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寻根系统 | 纪念馆
 
 
江苏连云港东海胡氏综述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9-08-30 16:23:45 ]
东海胡氏综述

收稿日期 2009.08.30

胡姓是当代中国第十三大姓,拥有人口一千八百多万,主要居住在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贵州、江苏、河南等省,分布在我国二十多个民族中,有的远居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
胡姓在连云港市也是比较大的姓氏,其中主要一支当属东海胡氏。
东海,指古地域名,与现在的连云港市东海县完全是两个概念。我国在秦朝置三十六郡,东海为其一。楚汉时东海郡分为二:东为郯郡,西为薛郡。汉时改郯郡为东海郡,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为海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改为东海郡。唐初时改为海州,天宝、正德年间又改为东海郡。宋金时依旧。元时曾改为海宁州。明时又改为海州,隶属淮安府。海州下设七都,东海为其一都。据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问世的《云台新志》记载,唐后的八百年,东海县治一直在南城(今新浦区南城镇,古称凤凰城,凤城),其辖境相当于今之东海县、沭阳县、涟水县以东,淮水以北,连云港等县市地区。而胡姓中著名的一支,从明时即居住在连云港市区、云台山周围及灌云、灌南等沿海一带,史称东海胡氏。
东海胡氏的始迁祖是明朝名将胡海。胡海墓葬在连云区陶庵丫髻山下。胡氏宗祠在新浦区南城镇上。《东海胡氏宗谱》第三次续修工作至2008年底已全面完成。

一、胡氏源流
东海胡氏源自黄帝,脉承虞舜,得姓于胡公满,隆基业于淮阳城,支发安定,祖系胡瑗,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黄帝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号轩辕氏、有熊氏,是中国原始社会父系氏族社会部落联盟的领袖,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舜帝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领袖,号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是黄帝的第九世孙。据《史记•三代世表第一》载:舜以上远古祖先的世系依次是: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蟜牛——瞽叟——重华(舜)。胡公满是舜帝的第三十三世孙,是周文王的女婿,封于陈地,谥号“胡公”,根据古代谥法,弥年寿考曰“胡”,正允背私曰“公”,也就是说其人长寿而誉满天下,公正诚信而深得人心。胡姓系其子孙以其谥号为姓。胡公满享国五百八十八载,君王二十六代,造基业于淮阳,昌子孙于天下。
安定郡建于西汉武帝之时,治所在今宁夏固原县一带,那里是泾河的发源地,土地肥沃,是国家的咽喉之地。据史书记载,胡姓在安定出现最早,西汉时此处屯兵近百万计。胡建,字子孟,孝武帝时封守军正丞相,在西陲边地安疆保民,抵抗匈奴、楼兰入侵功勋卓著,青史流芳。胡建为安定胡氏开创者。胡建的六世孙东汉胡广,历侍东汉之安、顺、冲、质、桓、灵六帝,官历司空、司徒、太尉、太傅,封东乡侯。隋初,胡氏已成为安定大族,由此名显于世,其子孙也多以安定为自豪,“安定”也就成为天下胡氏引以为自豪的徽号(堂号)。
北宋时期的大教育家胡瑗,字冀之(993—1059),祖籍就是安定,当时学者称之为安定先生。他初为湖州教喻,后入宫为太学教授、天章阁侍讲、太常博士,是桃李满天下的一代教学巨匠,教育宗师。据《东海胡氏宗谱》记载,胡瑗是东海胡氏的远祖,也是东海胡氏的中兴祖。根据最近胡氏族人代表去苏南、安徽、山东等地考察所发现的资料记载:胡海父为怀葛公,讳伴哥。元至正丙申年(1356年)五月起义,反元复明,洪武改元,调大兴卫左所。洪武十六年(1383年)体衰告老,子海代之。伴哥公以上接伯暘公。东海胡氏始迁祖胡海乃胡瑗之十三世孙。

二、胡海其人
胡海,是东海胡氏的开基之祖,是明初的一代名臣。关于胡海的情况,《明史》、《隆庆海州志》、《康熙海州志》、《嘉庆海州志》、《中国通史》、山东日照的《安东卫志》、烟台年平的《宁海州志》、《东海胡氏宗谱》、《安东卫胡氏宗谱》、《宁海卫胡氏宗谱》及有关书籍、网站都有记载。他晚年爱东海,以东海为家,病故后葬东海,为东海之民。现综合介绍如下:
胡海,字海洋。祖籍安徽定远、凤阳、江苏盱眙一带。生时不详,卒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少年喜习武,青年时代即投奔明太祖朱元璋麾下,报效朝廷。一生中征战华夏十多个省区,出生入死。在历次战斗中,身先士卒,百战百胜,在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他率兵首先打败元将贾鲁,连续攻克泗、滁二州,晋升为万户。又受命率部渡江,取南京,下镇江,再战败元将陈埜先、谢国玺,而擢升先锋。又战湖州、宜兴,夺金华、绍兴,势如破竹。绍兴一战,生擒敌400余人。接着率兵转战龙江、安庆,经历八次战役都大获全胜。又突袭九江、庐州,他受伤多处而不顾,战无不胜,胜而不骄。在其表率作用下,士兵们精神振奋,斗志昂扬,部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强。明太祖授他为“花枪上千户”。接着又率大军攻克湖北荆州、湖南澧县、衡阳、湘潭,被提升为宝庆(湖南邵阳)卫指挥佥事,接着又升为卫指挥使。受命镇守湖南益阳。后来,又率军征祁阳、永州,在东乡桥战役中,活捉敌千、万户四名。在靖州,夜四更,率兵登上敌营,生摛敌万户两名,因功升为左副总兵。继而率兵平左江,战思州,获胜。又应调征战四川,连续攻克龙伏隘、天门山、温湯关,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朝廷封其为世袭指挥使。接着,又平息湖南武岗、靖州、五开之乱,升任都督佥事。又率军征云南,攻克贵州永宁、威宁及云贵边界的可渡河。在进攻大理时,他夜里抄近路渡河,绕到山后,攀大树登悬崖而上,将军旗竖于山顶,天亮时指挥精神振奋的士兵从山上攻下,与沐英军前后夹击,敌军全部溃散,此仗大获全胜。而后朝廷封他为东川侯。赐俸禄二千五百石,并颁发丹书铁券。过了三年,又以左参将的身份率兵征金山。又过了二年,以征南将军的身份率兵剿平澧州、九溪之敌,大获全胜,遂班师还朝。洪武三十三年授武德将军。明永乐年间,倭匪蜂起,犯我海疆,我沿海百姓置身于水火,人心浮乱,社会不宁,朝廷决心调能员骁将逐之,保海疆之宁。令胡海总镇东海千里海疆,封胡和(海公四子)袭淮安卫指挥佥事,镇守东海所(连云港海域)。封胡俊(海公五子)袭安东卫指挥佥事,镇守日照海域。封胡兴(海公六子)袭宁海卫指挥使,镇守烟台海域。胡海亲自率兵在丫髻山安营扎寨,以斗倭狂,并经常去山东沿海视察,指挥东部沿海一线军民奋勇抗倭,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永乐16年(1418年)病卒,归葬丫髻山。
胡海有六子,长子胡斌,官至龙虎卫指挥使,随海公征云南,路过曲靖,突遇敌攻,中飞箭而卒,无嗣;次子胡玉,因受到蓝玉奸党牵连,而被朝廷诛之,亦无嗣;三子胡观,因尚南康公主而承封为驸马都尉,在征北战役中为燕兵所杀。后南康公主多次上奏,皇上准以其子胡忠袭其职,诏授孝陵卫指挥佥事,并予世袭;四子胡和袭淮安卫指挥佥事,正千户,后裔多居东海,《东海胡氏宗谱》记其详;五子胡俊,袭安东卫指挥佥事,其嗣多居日照,《安东卫胡氏宗谱》记其详;六子胡兴袭宁海卫指挥使,其嗣多居山东半岛,《宁海卫胡氏宗谱》记其详。
胡海之孙胡忠及后裔在孝陵卫的情况,目前资料尚缺,还待进一步考究。

三、胡海墓
《东海胡氏宗谱》载:胡海永乐十六年(1418年)卒,葬丫髻山。
丫髻山是我市连云区陶庵南山上的一座山峰,我市朝阳晚清著名诗人张百川在其《云台导游诗钞》中说,在沃址山(陶庵南山上的一座山峰)北,突起一小山,峰高如美女梳髻,因名“丫髻山”,并赋诗一首:“独立云中望远山,峰名‘丫髻’好容颜。峦头螺黛花千点,谷口蛾眉月一弯。秀色参差撑玉骨,新妆艳丽出尘寰。我来却喜风光腻,但见烟岚四面环。”胡海墓现位于丫髻山北坡果园内,三面环山,一面向海,丙山辰向5°角,墓前有一古碑,经地方文史专家张树庄、张义壮二位先生于2005年夏两次前往拓印辨认,碑上的字迹虽已经近400年的风雨侵蚀,仍依稀可辨,碑文为:“天启二年岁次壬戌仲春月念四日吉旦明故海敬泉胡大公朝奉墓   孝男胡士能重立”,并根据有关资料考察,确认此墓即明代开国名将东川侯武德将军胡海的墓葬。后根据考察结果撰写了《明开国名将胡海的港城缘》、《丫髻山上胡海墓》两篇文章,分别发表在《连云港日报》(2005年7月29日第4版)和《苍梧晚报》(2005年8月21日第10版)上。张树庄同志撰写的《丫髻山明武德将军胡海墓的发现及其意义》一文发表在《连云港史谭》(2006年第1期)上,《胡海的港城缘》还发表在台湾省台北市海州同乡会创办的《海州文献》(2006年6月30日第1-2期)上。接着,《东海胡氏》又发表在《连云港史谭》(2009年第三期)上。
2005年,东海胡氏族人为了缅怀祖先功绩,激励教育后代,又集资在海公墓前竖起一块新制的大理石碑,碑正面写着:“敦素堂始祖胡公讳海之墓   东海胡氏全体族人叩立   公元2005年仲春”,碑反面写着胡海的主要生平事迹介绍。
胡海墓对于明史及明代海州一带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对胡海墓及胡海事迹的进一步研究和宣传,胡海的名人效应也将为港城增辉,必将给港城的文化、经济、旅游带来影响,并促进港城的发展与繁荣。

四、胡氏祠堂与堂号
祠堂,旧时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后世封建宗族的宗祠亦称祠堂。它不仅是敬祖、祭祖的地方,也是宗法社会族权的集中表现。
堂号,祠堂的称号,姓族之代称。
堂号,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的堂名。堂号含有祠堂名号之意。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体现。书写于宅院厅堂,宗祠祖庙,族谱封面,也题写于店铺、字号、书斋、别墅、文集书画及有关日常生活用具上面,用以区分姓氏族别,作为本族标记。
“安定堂”是天下胡氏的总堂号。“敦素堂”是东海胡氏的堂号。“敦素堂”是“安定堂”的衍支,是“安定堂”的分堂号。胡海是“敦素堂”的始祖。
东海胡氏始迁祖胡海,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被朝廷调来守御东海,后子孙世袭其职,一直留居云台,经过六百年的生存繁衍,已成为连云港市东部海岸及云台山周边地区的一大旺族。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续修的《东海胡氏宗谱》封面上即印有“敦素堂”三字。1942年左右,由本族中小宗二支凤城支派十八世孙胡沧鳌发起,在南城东大街创建胡氏祠堂,堂号为“敦素”。尊胡海公为“敦素堂”的开基之祖。
东海胡氏祠堂坐落在新浦区南城镇东大街双76-2#,原有堂屋三间(主祠),西厢房二间,东厢房二间,南厢房二间,是一座四合院。堂屋、西屋、南屋原来是小瓦古建筑,楠木梁柱,院中有一古井。现在已不见古建筑踪影,房屋已翻修并住着两家住户。只有东屋仍为原貌。院内古井尚存。堂屋门东边的墙上的天香庙还在,是一长方形龛洞,原来供放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特定日期进行烧香祭拜,方洞下方的凹处刻着一个“福”字。东屋的两个门额上都刻着字,南边门额上刻着:“望云小舍”;北边门额上刻着“北山移文”。“移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犹檄文也,用以声讨,是一种“晓喻式声讨”之文。“北山”者,南京之紫金山也,又叫钟山。《北山移文》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孔稚珪的名作,载《古文观止》下册中。此文是假托山神之意,声讨说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热衷利禄的小人。而胡氏祠堂门额上刻此四字,主要是警示教育胡氏族人说话做事要言行一致,实事求是。在《东海胡氏宗谱增补本》中,专将《北山移文》存录,并附有注释及白话译文。
关于堂号“敦素”的出处,《千字文》中有载:

孟轲敦素,史鱼秉直。①
庶几中庸,劳谦谨敕。②
[注释]:
①孟轲:孟子。敦:诚恳,实在,厚道,忠厚。素:本色,质朴。史鱼:春秋末年卫国史官,名鰌,字子鱼,以正直称著。
②庶几:差不多。中庸:不偏不倚,调和折衷。劳:勤劳。敕:chì戒惧。
[译文]:
孟子为人忠厚质朴,史鱼秉性正直。一个人为人处事要尽力做到不偏不倚,保持中庸,还要勤劳、谦虚、谨慎、小心。
  (《千字文》是中国旧时蒙学课本。南朝梁(公元503—557年)周兴嗣原著,拓取王羲之遗书中不同的字一千个,编为四言韵语,叙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隋代时即开始流行。)
“敦素”二字在于教导子孙做人要诚恳、实在,保持和继承先辈勤劳、忠厚、言行一致的本色。
东海胡氏祠堂的堂联,现存于世的有十多副,联中皆嵌有“敦素”二字,如:“敦厚能表;素行可嘉”“大德敦化;宽裕素风”“敦仁处世流芳远;素道传家积善多”等等。

五、东海胡氏宗谱
“谱”是一种文体,是记载事物类别、系统的书。“宗”,宗族也,指同一父系的亲属,泛指同一个祖宗者。“宗谱”又名族谱、家谱、家乘、谱牒,是记载一家一姓的世系和人物的事迹,即家族之史也。《东海胡氏宗谱》(以下简称《宗谱》)是记载东海胡氏历史的一部书。
《宗谱》的第一世祖是胡海,也称始迁祖,迁海祖。
《宗谱》创于何时不详,原持谱人为胡海之十三世孙胡琨(1680-1761年)。
第一次修谱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由十三世孙胡永(1716-1781年)主修并作序。
第二次续修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十六世孙胡瓒(1830-   )主修,由席素琨(敕授修职佐郎,候选儒学训导)作序,由十六世孙胡觐五(1827-1898年)拟写字埒(辈分用字)。此次修谱将胡氏家族进行正规的世系、支派排列,谱中首列世系总图,至四世祖分为大小二宗,至六世祖分为八支:即大宗六支,小宗二支。又根据居住地方分为十四个支派:大宗长支凤城支派、凌州支派、后海支派;大宗二支黄窝支派;大宗三支永安支派;大宗四支新圩支派、杨桥支派;大宗五支赵艞支派;大宗六支中正支派、浦东支派、龙窝支派;小宗长支北城支派、临洪支派;小宗二支凤城支派。同时对每个支派建立世系图,对每个人的名字下面都著年表(生卒年月及简介)。此次修谱使宗谱更加规范,脉络清楚,条理清晰,使人读之通俗易懂,一目了然,使族人在整个家谱的座标中能轻而易举地找准自己的位置,也为后来的修谱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次谱为四册,16开刻印本,目前全族仅存四套,在灌南、灌云、连云陶庵及朝阳各存一套。
第三次续修是公元1998-2008年,历时十年,由东海胡氏修谱委员会集体编修,修谱委员会由46人组成(其中名誉主任1人,主任1人,副主任4人,顾问10人,特邀顾问2人,委员28人),此次修谱一是将原谱内容加以技术性整理(如:整理归纳;加标点;加目录;朝代纪年后加括号注以公元纪年),二是增加部分史料(如:书摘;祠堂;胡海墓介绍及有关资料),三是按原谱格式分支派再续世系表,再著年表,一直续修到2003年底,完成,出书。全书为大16开本,计1048页。共印320本。而后,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修志、修谱工作越来越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而东海胡氏族人又发现、挖掘、整理了一些珍贵的资料,同时还有一部分胡氏族人未入谱,因而研究决定出版《宗谱增补本》,并对修谱委员会成员进行增补,共增补24人(其中特邀顾问3人,副主任1人,顾问9人,委员11人),对人员进行分工负责,落实任务。此项工作从2005年3月开始,至2008年底结束。“宗谱增补本》是与《东海胡氏宗谱 》相配套的,也可以说是宗谱的上、下集或一、二册。增补本的主要内容是:一、关于东海胡氏源流问题的考证材料;二、关于胡海墓的补充资料;三、关于胡氏祠堂的补充材料;四、关于胡海的有关补充资料;五、对《东海胡氏宗谱》的勘误、补充;六、对《东海胡氏宗谱》的补续内容;七、其他有关资料。增补本为大16开本,计456页,共印500本。
东海胡氏的字辈排行,从十九世至四十二世,依次为:希、为、可、继、绍、述、宜、详、延、祖、宏、志、富、民、兴、邦、立、家、同、庆、齐、发、荣、昌。
《东海胡氏宗谱》三修本(含增补本)已被连云港市档案馆珍藏(证书编号为2006001,2009001),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在宗谱三修本中共登记介绍东海胡氏男性族人7023名,已传至24世。同时对本市范围内的胡姓同宗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该书的资料来源于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的档案馆、方志办、《胡氏宗谱》及走访群众所得,有文字,有图片,图文并茂,不可多得。是研究明、清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等情况以及研究东海胡氏家族生存、变迁、繁衍及政治、文化各方面的重要资料。

综上所述,东海胡氏已成为连云港市的一大旺族,其后裔主要居住在本市的灌南县、灌云县、新浦区、开发区、连云区及台北、台南、徐圩、灌西等几大盐场的范围内。
东海胡氏开宗基于东海,创敦素于凤城。教化子孙和睦友善,忠厚谦诚,忠心耿耿为国,堂堂正正做人,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也涌现出大量的杰出人才,受到世人的赞誉和政府的表彰。原连云港市政协主席胡为德,连云港市政协秘书长胡为民,西安军校正师职教官胡希烈,云台区政协主席胡希锐,山西省政协委员工程师胡希康,广州军区参谋长胡希标,连云港市协委副主任、中煤连云港办事处主任胡为善,江苏省贫协常委胡维仁,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可先,博士胡为祺,哈尔滨工业大学总工程师胡湘晃,山西忻州地委工委宣传部长胡维成,黑龙江省农科所所长、研究员胡湘斡,黑龙江省农业厅农艺师胡亚军,医学博士胡可斌,中国葡萄研究会理事胡月波,江苏省模范教师胡连成,中科院研究员胡光跃,复旦大学博士生胡光灿,日本早稻田大学博士生、日本大学教授胡光辉等胡氏族人均为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是胡氏家族的光荣,亦是我港城的光荣。

东海胡氏修谱委员会
                  二OO九年五月十八日
联系人:
胡维仁   电话:051885760218   051885855686
        手机:13092450218  
胡维平   手机:13016904988
      QQ号:1017272485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打印】【 繁体】【投稿】【续投】【/】【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首 页 - 网站介绍 - 站点动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07 http://www.hszq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080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028号 TIME 0.20607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