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溪胡氏远流远(2012-03-09 08:37:16)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史述说
冶溪胡氏远流远
柯万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3eca30100yh8u.html 冶溪镇胡氏源远流长,上古可追溯到轩辕黄帝,商周时期有妫满、虞阏父封国开姓,后经田完、陈衍几番波折,至胡玙而定姓。胡澄从阳武徙居临邛,胡昭迁居渭城,西晋胡威由寿春而至安定, “安定世家”缘此而来;刘宋时,胡藩参相国事,封土豫章,迁居华林。胡藩十代而后形成“华林五宗”,名播天下。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先生,是华林胡珰三十九世孙。南宋末年,胡珰后裔胡梓徙居英山县,元朝初年,胡仁寿复迁岳西县冶溪河。凡至今700余年,30余代,8000余人。
(一)1世胡公满——22世琏、玙分姓
据司马迁《史记•卷三十六》载:“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夏后之时,或失或续。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妫满,虞阏父之子,阏父为周陶正,武王赖以器用,周武王以元女大姬妻之,谥曰胡公,封国于陈,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辖今河南开封、商丘、淮阳和安徽亳州一带。妫满为陈国的开国君主。满生申公犀侯[周成王];犀侯生孝公突[周昭王];突生慎公圉戎[周穆王];圉戎生幽公宁;宁生釐公孝;孝生武公灵;灵生夷公说及平公燮;燮生文公圉;圉生桓公鲍及厉公佗;鲍生利公跃、庄公林、宣公杵臼。
杵臼生穆公款;款生共公朔;朔生灵公平国;平国生成公午;午生哀公弱;弱生悼太子偃师;偃师生惠公吴;吴生怀公柳;柳生湣公越。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年),陈国为楚惠王所灭,湣公越被杀,王公贵族从此废为庶民。湣公越(一说襄公)有子19人,为逃避追杀,多隐姓埋名,亡命天涯。长子衍逃奔阳武,生子二:长琏,以国姓曰陈;次玙,以谥姓曰胡;
(二)22世阳武胡衍——65世华林胡藩
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年),陈国惨遭灭国大祸,湣公长子衍,隐姓埋名,逃奔阳武,后世称为“阳武堂”。陈衍生子二:长子琏,以国姓曰:陈;次子玙,以谥姓曰胡。以下世系为:
(22)胡玙—澄-----贵---鳞---涣---弘---武臣---懷---30)安---鑑----源---景----34昭---建---涵----文---敏--(40)崇---惠---简---元成---聰----崇禧---賢---47辉---伯始---平---班---辛----贞----質---54 威---憲--彪--奮--華---59哲---明之---德基---懷甯---隋---仲任---(65)藩
胡玙之子澄,字汝清,从阳武徙居临邛;胡澄之六世孙胡宏,字志道,秦一世时为秘书少监,以治绩著;
西汉初胡安,字仁覆,讲学于白鹿山中,司马相如曾从其受业;
汉武帝元狩(前122-117)中,胡景,字朝京,为河南尹;其子胡昭,为渭城令,遂家于渭城(今陕西长安县),民怀其惠,立祠以祀之。后裔胡文,由渭城迁南郡华容(今湖北监利县);
王莽纂位时,胡刚,卸衣冠悬于府门而去,亡命交趾,莽败乃归。
东汉章帝时,胡崇禧,被班超荐为校尉,以平西域有功,封武城侯;
东汉安帝时,胡广,举孝廉为天下第一,拜尚书郎,五迁尚书仆射,历事六帝,其学问渊博,当时有“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之颂,赠太傅、安乐乡侯,谥“文恭侯”,
魏晋时,胡质,字文德,任魏历事四朝,官东莞(今山东莒县)太守九年,迁荆州刺史,累迁大都督,赐爵关内侯,齐王喜平二年(251)薨,家无余财,惟赐衣书箧而已,追封阳陵亭侯,食邑百户,谥日贞侯。
西晋胡质之子胡威,字伯武,仕魏为征东将军,西晋武帝咸宁(275-279)间为雍州刺史,有殊绩,历三郡守,太康元年(280)卒于安定刺史任内,遂由寿春而家于安定(今宁夏固原),胡氏“安定世家”盖缘于此;胡威——宪——彪——奋。57世祖胡奋,晋朝为左仆射、淮安邳州司马,因爱桐柏山水之胜,遂由安定而移居邳州宿迁县,卒赠镇宁大将军。
南北朝时,胡藩,字道序,号永维,才略超群,随宋武帝刘裕战斗,屡立战功,屡迁至鄱阳太守,参太尉军事,参相国事,封阳山县男,晚年任太子左卫将军,封土豫章西,卒谥壮侯。遂迁赣西新吴(今奉新)华林,卒葬洪州南十九里
(三)华林一世胡藩——三十世英山胡梓
妫满46世胡藩(371-433),字道序,随宋武帝刘裕共同战斗,征慕容超,讨伐卢循,屡立战功,被誉为“江右俊杰”,屡迁至鄱阳太守,参太尉军事,参相国事,封阳山县男……晚年任太子左卫将军,封土豫章西。因为爱赣西新吴(今奉新)华林山水之胜,自邳州宿迁徙华林。卒谥壮侯,葬洪州南十九里。胡藩为江西奉新华林胡氏一世祖,共生子六十人。
胡藩的韩氏夫人生子三人:镇、锹、金壹。长子胡镇,任西阳太守,员外郎;次子胡锹,官至车骑参军,新兴太守;三子金壹,任刺史;
胡藩——镇——谐——时显——贞——颍——湛——兴——僧洗——秉
华林6世胡颖,字能悟,仕于梁、陈,陈武帝时为左卫将军,除吴兴太守,卒谥“壮侯”,创基于吴兴,为浙江始祖。
华林10世胡秉,唐贞观十二年(638)任宏文馆讲书秘书郎,太宗命与李孝恭、高士廉合修天下谱系;
后裔胡征儒,唐永泰元年生,任执金吾大将军,元和(806-820)中拜振武节度使;
唐懿宗(860-873)时,胡清献,字足征,仕饶州府判官,退休后复迁祖居地奉新华林,娶妻徐氏,梦北斗七星入怀而生七子,均以北斗七星为子起名。长子魁,唐登会元,封金陵侯;次子鬼勺;三子鬼雚,封庐陵侯,迁居吉州芗城,其后裔多居湘、赣、闽、粤数省,宋资政殿大学士胡铨时期后裔。四子鬼行,仕唐为宁州刺史;五子鬼畢,仕唐为陕西路州县令,遂迁家于此;六子鬼甫,唐天祐进士,居浙江;七子鬼票,为交趾刺史,徙居成都。
胡清献七子中成就最突出者是次子鬼勺(胡藩24世孙),又名成(高早成)字汤老,号嵩山,唐天祐二年(905)进士,迁侍御史,封徐国公,唐亡后,归隐华林故居,卒谥“忠献”,葬奉新赤岸南枥大安山。夫人耿氏,温柔贤淑,教子有方,赠封徐国夫人,卒葬奉新赤岸南枥九皋山。耿氏生珰、瑜、琼、王告、球,人称“五骏”,后发展成“华林五宗”,此后五世同居,聚族八百,人才辈出,宋太宗旌为“义门”。华林胡氏以胡满为受谥之祖,以胡玙为受姓之祖,以胡藩为开基之祖,以胡成为后世各分支一世祖。
“华林五宗”,分布广泛,人才辈出,历史不襄。仅宋代华林胡氏一门就考取状元三名,榜眼二名,探花六名,进士官至剌史、尚书、三公和大学士者难计其详,著名人物有胡仲尧、胡瑗、胡安国、胡宏、胡寅、胡宿、胡宗愈、胡直孺、胡铨、胡松年、胡文修等。真宗皇帝曾题诗赞曰,“一门三剌史,四代五尚书,他族未曾有,朕今止见胡。”宋孝宗也题赞:“朕笔亲题灿锦霞,满封官职遍天涯,名垂万古实难朽,应衍千秋宰相家。”宋时,华林胡氏六世孙:用时,用礼,用庄三兄弟同科殿式为状元、榜眼、探花,传为佳话。宋真宗为此赋诗:“黄河曾得几番清,罕见人间有此荣。”
岳西县胡氏也属于胡珰后裔。胡珰,字可宗,号竹坡,生于唐昭宗大顺二年(891),世居华林,登进士第,后唐庄宗同光(923-925)年间,官膳部员外郎,赠少保,卒谥“文献”,其先葬华林山,后改葬奉新县城南津桥。原配周氏,续娶韩氏,赠南昌县大君,生令严、令赟。以下列出胡珰至迁岳始祖胡仁寿之世系:
胡珰—令斌—元崇—邦—袭—吉谏—仲臣—卓瑞—75梓(迁英山)——汝志——朝宗——78仁寿……
妫满75世,胡藩30世——胡梓,号彦一。南宋末年,胡梓由江西省西山楼下(今永修县铁河乡),迁居湖北省英山县杨柳镇(原名柳树坪)。葬于杨柳镇芭茅街七里冲口金鹅抱蛋(又名仙鹅伏蛋山)。娶妻叶氏、宋氏、吴氏。叶氏生子三人,长子胡汝志之孙仁寿迁居岳西县。
胡梓长子(字再兴),胡汝志生二子:朝宗、朝贵。胡朝宗生二子:仁芳、仁寿。仁芳留居故里英山;胡仁寿迁居太湖县后部之胡家坪(今岳西县白帽镇南庄土桥河大坪);卒葬天鹅尖土库楼“天鹅抱蛋形”。
胡仁寿娶妻闵氏,生五子:显祖(迁居司空山冶溪镇)、嵩祖(葬于冶溪镇蛮王村)、胜祖(元朝至正年间,官居荆阳令)、景衡(葬于胡家坪)、景宜(葬于上坊田)。胡氏后裔在冶水两岸繁衍,至今700年,30代,八仟余众。
胡仁寿次子胡胜祖,生于元朝至正年间,官居荆阳令(唐武德四年(621),析太湖县地置青城、荆阳2县;七年,废青城并入荆阳;八年,又废荆阳并入太湖,属舒州。——此处《胡氏族谱》称“荆阳令”是否不妥?因此时荆阳县已废。),卒于官,后裔遂居太湖县罗溪乡金井塔下,胡胜祖亦葬于此;妻子刘氏生子七人:明一、明二、明三、明四、明五、明六、明七。明四生子道芳、道宗。道宗生于明朝洪武十六年,出嗣于白帽汪姓。今河图镇凉亭坳有“汪胡氏宗祠”,即因其故。
元朝至元(1340)年间,胡仁寿由英山县迁居安徽省晋熙县(太湖县)后部之胡家坪,长子胡显祖迁居司空山南的冶溪,今天冶溪镇天灯组保存有胡氏700年故居,起屋坐北朝南,远依牛形山,近座草盆山,门前视野开阔,景色秀丽,其屋建筑宏伟,风格古朴。
胡氏宗祠(敦伦堂)位于冶溪圩畈中心,有得胜河、陶边河、冶溪河三水环抱,远山近水,环境优美。祠为宋代徽式建设风格,分前中后三进,前厅有“五鹤楼”。祠内画栋雕梁,典故丰富,花鸟虫鱼,玲珑剔透。祠堂大门为汉白玉大理石材质,门前有双狮石雕;厅内悬掛“文定风高”等匾额。胡氏宗祠周围根据风水地理人文环境,建有准提庵、文昌阁、醉月亭、惜字亭、水阁亭,形成了一个以祠堂为中心的胡氏文化建筑群。当地民谣传“天灯府,蛇龙县,水阁凉亭金銮殿。”足见当年冶溪胡氏之兴盛。胡氏宗祠现为冶溪初中校址,祠堂因学校改建而拆除,现存汉白玉大理石门框及双狮。
冶溪河胡氏素有尚武风俗,清朝康熙年间,中武举、武庠生的有20余人。著名武举人胡子馨、以及胡子銮、胡子桃、樵村、胡国庆、胡家周等军功卓著,官封五品以上。其他六品以下者数十人。近代有武师胡鹿鸣,在胡氏宗祠设馆授徒,弟子数百人。1942年日军进犯冶溪河,胡鹿鸣率领民团武士迎敌于象狮岭,与敌激战七天七夜,日军伤亡惨重,民团也所剩无几。胡氏人物事迹当载入家史国史,为后世万代所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