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霸公接入华林胡氏珰公--令贇之后,是华林霸公源流的观点之一,主要反映在吉安胡氏族谱中。据介绍,有人看到过元朝时期的谱(序?),上面就是这样记载的,但目前还不能确认。
琼芬说的对,华林的大成谱里面的珰公的后裔中没有霸公的记载。从年代上推算,也不符合。
我在吉安时曾建议,尽快举行一次江西霸公支系源流研讨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吉安地区胡氏修谱,人丁谱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但这个霸公源流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上面文章中的观点依据,就是这本1946年所修的《吉郡芗城胡氏族谱》,1995年所修的《芗城胡氏族谱》上也是如此记载。
注意到2006年所修的《庐陵芗城胡氏宗谱》第二卷“世系总图”中,避开了霸公以上世系的疑问,族源自霸公始。
我在前往吉安调查的旅途中,再次仔细研读以下朱熹所作序言,发现有这样的段落发人深思:“谱者,谱其所可知,不谱其所未知。”后面他又写到:“故宏父据宗支图,断自霸公为始,斯即其所可知者。”是不是可以认为,在宏父时代,就存在霸公源流疑问,无法确定源流,所以才“断自霸公为始”。既然朱熹认为“谱其所可知,不谱其所未知。”那序文中关键一句“芗城出于金陵,始于华林也。”依据是什么呢?这难道不是前后矛盾吗?我在吉安看了大量的同宗分支谱,无一例外地将这朱熹这篇序文载入其中,但是文字不尽相同。湖南新化有一位老先生,他曾经说过,“朱熹(胡安国父子的学生)在公元1190年(宋绍熙庚戌年)给我们胡氏族谱写了篇序言,短短六百来字,后来几经重刊,已经面目全非。由此可见,照抄一篇现成的有份量的短文,也要有学问,有水平。”请注意他所说的面目全非。现在需要重点研究早期有关霸公的历史资料,结合这些史料记载,对各式各样的族谱记载考证辨析、去伪存真,工作才刚刚开始,有些结论还是不要下得太早。
南山 2009.06.26
[ 此贴被南山在2009-06-26 06:4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