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热衷姓氏研究
本文引自浔阳晚报2008年5月8日第七版 记者 童颖冰
在对于平常人眼里,百家姓只是把常见姓氏整理在一起的一个参考资料。可对于在九江生活了20多年的湖南籍老人胡观文来说,姓氏是一门文化,一部完整的家庭宗谱,就是一部系统的家庭生命史,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同化力、认同感。日前胡观文就把自己编辑的胡姓、陈姓、杨姓、郭姓、徐姓等21个中华姓氏通谱,捐献给了九江市图书馆。5月6日,记者在位于庐山区花园畈的长江书社工作室,见到了吸着氧气,正在伏案整理资料的胡观文。
广泛收集家谱考证
今年65岁的胡观文是一名军旅作家,退休后,他在庐山脚下的海会附近开展庐山文化交流工作,负责中外文化交流,接待了许多来到九江寻根问祖的华裔子孙。从那时起就想到从事中华姓氏的研究工作。
据他介绍,1983年,他就开始收集胡姓人物、业绩、地址、为后来编撰《中华胡氏通谱》、《中华胡氏人物大典》创造了条件。为了使搜集的资料完整和准确,他曾到国家图书馆和各类家谱最全的上海图书馆查询。根据国家保护古籍图书的规定,禁止整部拍摄,也不许整部复印。工作人员帮他出了个主意,让他手工抄录。胡观文每天风雨无阻赶到上海图书馆去,一天时间他能抄近万字,回家后再慢慢整理并输入电脑。一百多年前或上千年以前修的谱,不仅都是繁体字。而且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刚开始整理时速度很慢,胡先生干脆在上海图书馆附近住了下来,每天早出晚归,往返于招待所和图书馆之间。图书馆古籍部的工作人员被他深深感动,都很乐意帮助他,把修家谱的专业知识和程序——传授给他。
为了获取现代人更为完整的族人资料,胡先生常年订阅近20种报刊,看到报刊上刊登了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他便剪贴下来,之后向对方发去邀请函,希望对方提供有关个人资料和家谱资料,充实编订内容,由于他的认真和执着,他结交了大批朋友,为他编订家谱提供支持,尤其在湖南、湖北、广东、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大批有志于家谱研究的志愿者纷纷加入。他的编撰工作还得到各地政府地方志办、党史办、图书馆等相关部门的支持。
抱病坚持终不悔
这些研究几乎花费了胡先生退休所有时间,也得到很多知情者的支持。他患上严重的肺气肿,不能步行,每天需要输氧、打点滴治疗。但他对收集姓氏通谱还是信心百倍,有时候自己忙不过来,就叫手下的学生来整理。2003年,他的肺气肿病突然严重,当时他在湖南衡阳住院治疗需要返九江,这时正是《中华胡氏大典》出版最紧张的时期,他在医院住了三天,便要求出院,医生反复阻挡不住老人,只好用救护车边输液边送老人回九江。当车至南昌时,救护车出故障了,胡云兴局长得知情况后马上派车至南昌帮助,把老人安全送回九江,老人常对人说,是胡局长救了他的命。我市82岁的胡俊朗老人知道胡观文编订家谱一事后,随同奔走浙江等地收集资料。湖南胡世春年已72岁,为支持胡观文修好通谱无私奉献,去山东、安徽收征资料《中华胡氏大典》、《中华胡氏通谱》两书终于出版,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我国著名的史学家胡德平欣然为《中华胡氏通谱》作序,他说:“当今的世界已是地球村大小的范围,重视血脉传承,寻根问祖,光前启后,是13亿人民一种历史自豪感,世界各国人民都有同样的心理追求”。
捐献国家惠及后人
记者了解到,胡先生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把《中华300姓氏溯源》这部书整理完成,目前已经出版了21部,今年还要出版5部。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新疆等31个省级图书馆收藏胡观文编订的各姓家谱,并颁发了收藏证书。
图书馆的专家对他独自完成这个工作表示惊讶,都说在当今续修的家谱中,此谱比较专业和系统,不像一个非专业人士编的,而市图书馆也表示将把胡先生捐献的书籍统一保管好,作为图书馆的资料。如果市民想查看这方面书籍的话,可以到图书馆来借阅查询。
胡先生这次向市图书馆捐赠了《中华胡氏通谱》等图书21本,在捐赠仪式上,市图书馆馆长余海向胡观文先生颁发了荣誉证书。胡观文表示,除了赠给图书馆外,他还把修成后的家谱分别送给了各种姓氏的族人,希望他们子孙后代能好好收藏,并把家谱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