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宗亲网主要是胡姓氏文化研究的信息平台和资料仓库,这些资料中也应包括大量专用术语和名词解释。本专辑尝试收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以方便宗亲们使用。资料的权威性是本专辑的重点,资料的来源必须可靠。欢迎宗亲们参与整理。在转帖时请注明原帖网址、著作者,检查内容的完整性。尽可能收集与胡姓氏相关的资料,以突出胡氏专辑之特点。胡南山 2011.11.17《世界胡氏通谱》 作家出版社 2010年11月出版 有关胡氏文化内涵的章节:P5 胡姓文化内涵究竟是什么?我们试图从政治斗争的多种较量中,从食居行的日常俗事中,从硕学鸿儒的激昂论辩中,从族规家训的谆谆告诫中,梳理出胡姓文化的理性特征。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人处世的“三恪”风范。据传周武王封妫满于陈,满公当国之初,对自己、对妻儿、对他人,行为有所不检,武王一而再、再而三进行诫勉,这就是所谓“备受三恪”。三恪的核心要求是:为人正派、谦虚谨慎、大公无私、尽职尽责、执政为民。当我们今天回过头审视胡氏那些有作为的先祖们,无一不是恪守这些训诫以成大事。即便是当今时代,胡锦 涛总书记也向全党提出:“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的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这与我们胡氏祖先“三恪”文化是如此的吻合!
二是崇德尚仁的风骨正气。不少族谱记载重华祖训:处于家也,可表可坊;仕于朝也,为忠为良。这显然是一种伦理道德层面的要求,爱家爱乡爱国,忠诚善良。如前所述,胡铨上书乞斩奸臣秦桧,义正词严,气节流露于文章。朝中不少大臣读后都“涕泪洒流”。连宋朝的敌人金兵也感到震撼,“至以千金购其稿,三日得之,君臣夺气,不敢南下者二十年。” 明代和朱元璋一起打江山的胡大海,是一个“身长铁面,智力过人”的武将。每有战事,他就会对部下说: “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而已: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正是因为此等仁义道德,所以“军行远近争附,及死,闻者无不流涕”。商人以赢利为目的,世人往往以“奸商”目之。胡雪岩的经商之道就是恪守“诚信”。诚信是以仁义为前提的。他的浙江杭州“胡庆余堂”药店至今仍得以保存,成为中华老字号驰名品牌,这个品牌的含金量就是“诚信”二字,他从不搞假冒伪劣,更不坑蒙拐骗,一生视诚信为生命,所以历久不衰。
三是兴学重教的人文精神。国因人而立,家因人而兴,优秀人才是要在普遍提高家庭成员文化道德素质的基础上才能涌现。华林堂文化训诫子孙:从小立志,刻苦攻读,博才多艺,才能成为国家民族的栋梁。正是这样的家训的指导下,各地胡氏利用宗族的经济实力办私塾、乡塾、书院乃至后来的学校,供家族的子弟上学读书。宋初有胡仲尧、胡仲容兄弟,以建华林书院之行实,震惊学林,闻名全国。华林书院以学术交流,培养人才为旨归,为宋时三大知名书院之一。书院建成,积书万卷,广揽名师,四方之士来此游学者数百人,政坛文坛,名士公卿,胜友如云。王钦若、王禹偁、杨亿、晏殊、苏轼等人曾在此就学或执鞭授教。
四是求真务实的创新意识。安定堂文化的内核是:奋发有为,顽强拼搏,最终才会事业有成。中华民族是一个求真务实的创新性民族,胡氏宗族同样是一个创新性的家族。“五四”运动时期胡适首创白话文,陈独秀称其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作为共产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 邦,推动全国性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推倒了“两个凡是”,为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扫清了理论障碍。胡适和胡耀 邦以其求真务实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为改革时局,改变国家的局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代代相传的胡氏文化,从观念、态度、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上,孕育、形成和发展了胡氏家族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这种性格和精神。蔡元培先生有一个十分精到的概括,他在《敦睦堂张川胡氏宗谱序》里这样写道:“人率皆不失耿介质实之概。”“耿介质实”准确地描述了胡氏族人忠厚正直、质朴务实性格和精神的文化特征。这种性格和精神激励着族人永不自满、永不停息、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黄启昌《中华姓氏通史》胡姓卷:胡姓家族文化 (选编)P281几千年的胡姓家族史,给人们展现了一幅胡姓子孙为求得生存发展,生生不息艰难创业的历史画卷,同时又是该族姓长期创造积淀文化的历史过程。胡姓家族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孕育着该族优秀的思想内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后代。这里将采撷胡姓家族文化的侧面,为人们展现胡姓家族文化的风采。
胡氏宗祠是维系宗法社会家族精神的一根支柱
宗祠或称宗庙、祠堂,在以父系为中心的中国宗法社会中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顾炎武说:“先王之于民,其远也,为之庙室之制,布尝之礼,鼎俎笾豆之物以荐之。盖后世莫不祀其始迁之祖,重木水之本源,敦宗支之雍睦,于以济宗法之穷焉。”它产生于远古的祖宗崇拜,是祭祖敬宗的活动场所,先是称“庙”,《孝经》说,“孝子之于亲也,为之宗庙,以鬼享之”。但古代只有士大夫以上才能有宗庙,才能有祭祖权利,而平民的祭祖之权被公开剥夺,故《孝经》有“士大夫有庙,而庶民无庙”之说。只是到了后来,改庙为祠堂,于是士庶都有了平等的祠祀之权。宋代朱熹力主此制,对后世宗祠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宗祠不仅是敬祖祭祖的地方,也是宗法社会族权的集中体现。在这里,族长握有全家族的生杀予夺之权,族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效用,它可以对人们认为违反族规、败坏族风的不孝子孙以任意处置,可以决定全族的所有大事,譬如家族之间的纠纷械斗,家族内部的生离死合。这里无疑是宗法社会的一个缩影。胡姓像其他大姓一样,十分重视本家族的宗祠建设,并视作家族的一件极其重要大事,凡是有胡姓聚居的地方,就有“胡氏宗祠”的出现。如民国修《鄞县志》所载的8支胡氏,有7支拥有本家族的宗祠。由此观之,胡姓的宗祠是非常普遍的,有的大族往往还拥有数量不等的支祠,其祠的名称多署胡氏宗祠,但也有不少以其所敬奉的祖宗直接命名。
胡氏族训家训体现了儒家忠孝的精神
中国儒家非常注重以孝为本,并把孝作为儒家伦理首要的基准。孔子把孝阐发为“德之本”,作为立身行道的根本。曾子更把孝作为忠、敬、信、勇的体现。可以说,孝是我国古代伦理观念最重要的基石。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胡氏家族对儒家的伦理信条莫不顶礼膜拜,在其族训、家训中无不体现“以孝为本”这一儒家伦理观念。如麦田胡氏十条族训中就有“服从祖训,端本孝弟,不容有悖论蔑礼之行为,把它放在“团结宗族,捍卫国家”条之后的显要位置,告诫子孙端本孝弟就是守伦尊礼,否则就是悖伦蔑礼,成为罪不可恕的不孝子孙。有“孝”才能有“忠”,“孝”是基础。但俗语又云:忠、孝不能两全。似乎有点矛盾,其实这是指小家与大家而言,是以维护整体利益,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在儒家的眼里,只有从小处着手,才能做成大事,就像只有先修身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这个道理。“孝”于修身齐家,”忠”于治国平天下。这在胡氏的族训、家训以及族谱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麦田胡氏《族训》中第一条就是“团结宗族,捍卫国家”,第七条为“律己治家,忠信笃敬”,这都是“忠”的内容,由宗族及国家,由律己治家到捍卫国家利益。明代学者周怡在《胡氏家乘序》中说:“读胡子之家乘者,孝弟之心油然而生矣。夫表彰先世之潜德,及父兄之懿行,孝弟之心亦能使天下信之,后世传之,名世言之也。” 所以说,胡氏之重孝弟,重儒家伦理观念,相比于他姓家族是不会逊色的。对父母祖辈亲孝,对兄弟朋友友信,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现代社会中仍值得弘扬光大。除以忠孝为主要内容外,胡氏家训、族训中涉及到家族事务的诸多方面,包括婚丧嫁娶、为人处事、选择职业、家族礼制等等。中国儒家素来倡导重义轻利,孟子就说“君子喻于义”,并把这种义利观作为衡量君子、小人的标准。胡氏则把儒家的义利观融汇到其家族文化之中。胡氏“历代流传家教”(以下称”家教”)把“子孙先明心术,轻财利”,以信义为本作为做人安身、弘扬家道的基本前提。具体到家族,这种义则表现为对父母的孝义,对兄弟的友义,对家族、国家的忠义。培养一个良好的“重义”家风不仅对本家族,对家庭,对本人,乃至对民族都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为此,胡氏家教中又有对不义子孙的惩治之法,凡是抛弃祖宗物业,破坏宗族纲维而不顾宗族之大义者,全族当合力惩治。
胡氏修谱讲究实、信,这是胡氏谱学的重要特征
家谱是记一家一姓的世系和人物的事迹,实即一家一姓的历史。很多史家都把家谱看作与方志、国史同样重要的地方文献。一部优秀的家谱不仅能反映和表现其家族的兴衰荣辱,而且能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作为文化载体的家谱,以其恒定的家族血统传递,会为人们展现一幅生命史的历史画卷。胡氏家谱、族谱也毫不例外。胡氏修谱讲究实、信,这也是胡氏谱学的重要特征。明修江西奉新华林胡氏族谱所载世系甚详,“其间此昭彼穆,大宗支派莫不悉著明”,参合较订无所遗失。可贵的是此谱所载有些地方与史载稍有出入,如《宋史》所记胡仲尧一家事,多处“与谱不合,是皆史之伪也,谱必有据”。就是说族谱往往能与史书互相验证,起到补史之阙的作用。像宁乡麦田胡氏族谱、湘潭胡氏世典均以信为原则,不乱援附前贤。湘潭胡氏多传闻为胡安国之后,但胡氏修谱时考虑到此说年湮代殊,靡得而详,以前世系无徵,“故断自十五世祖”。其原则是“事必有据,词无溢美”,正是有了这种实、信的精神,才使得胡氏谱学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胡氏谱学的思想内蕴即是彰扬爱国主义
敬宗收族是中国宗法社会里私家之谱的出发点,胡氏家谱、族谱也毫不例外。平江金紫岩胡氏七修宗谱《凡例》(清宣统二年修)开章明义称谱就是为了敬宗收族,云:“谱所以敬宗也,首重本清源,胡公满为胡姓的开山祖,”“至矣,尽矣,无以加乎其上矣”。以始迁祖为一世祖,永成定例。在胡氏家谱中,往往把谱牒作为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的文献资料。胡氏也往往把爱家爱族推之于爱国忠君,由“小家”而“大家”。大凡胡氏族谱都大力倡导爱国忠君,彰扬忠义正气,责斥邪佞。这种彰扬爱国主义思想的家谱之风,正是胡氏家谱的深层思想内蕴。实际上,每当国家处于危难特别是在外敌人侵时,胡姓子孙往往以捍卫国家利益为己任。《麦田胡氏族谱•家训》第一条便是“团结宗族,捍卫国家”。团结宗族,加强宗族的凝聚力的最终目的就是维护国家的利益,捍卫国家的尊严。在胡族历史上,累不乏忠君爱国、抵抗侵略的有识之士。像宋代的胡铨,就以力斥投降派秦桧、力主抗金而名垂于世;胡文可、胡文静兄弟宋末抵抗元兵备受后人景仰;明代胡宗宪因抗击倭寇对沿海的骚扰而成为一代名将。家族主义固然有其爱国主义的光辉的一面,却有着不可克服的封建宗法制的局限性,因此必须因势利导,使之在“御外侮而扶国步”中起到积极作用。这是所有胡氏子孙共同的愿望和对中华民族远大前程的美好憧憬,也正是胡氏家谱所倡导和孕育的思想精华之所在。
[ 此贴被南山在2011-11-18 08:5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