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287阅读
  • 1回复

有关姬姓胡氏的追踪报道----kamper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8-03-01
[IMPORTANT]有关姬姓胡氏的追踪报道,恳请南山坛主过目!
大家好:

        受南山坛主之托,过了这许久我才得以有机会来论坛上发一些姬姓胡氏的追踪资料,下文内容乍一看平淡无奇,与普通的胡姓介绍没什么区别,但是,我在一个人名下划了个下划线,这才是本文不同于普通文章之处,所以特意帖上来,提请大家留意。(以前的文章中从未提及过这一具体人名)

***********************************************************************************************************

                                                                                洛阳千家姓之——胡姓
                  2007-06-15 10:22:34  来源: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  作者:◇姬传东 胡曼琦 

--------------------------------------------------------------------------------

来源:百家姓祠-洛阳中华姓氏文化园(http://www.baijiaxingci.cn/)
作者:河洛子
原文:洛阳千家姓之——胡姓(http://www.baijiaxingci.cn/xswh/2007/0615/content_230.htm)

    胡姓是当代第13大姓,来源不少。

    一、出自西周初年封陈建国的陈胡公满的后代。《中国姓氏地图》云:“胡姓的始祖是胡公满。胡公满原名妫满,是虞舜的后裔。”舜帝的32代孙妫满封于宛丘(今淮阳)建立陈国,称陈胡公满,谥号为胡公,即取“弥年寿考曰胡,正元背私曰公义”。后代中一部分取他所封国家的名称为陈姓,另一部分则取他的谥号为姓,即胡。这部分胡姓人后来发展成为胡姓中最大的支派。

    二、出自姬姓。据《通志》记载,周武王灭归、胡两国后,把两国之地(今郾城县一带)封于庶弟姬尤,因为与周朝王族血统相同而被赐以子爵,后来这一个国家被称为胡子国。公元前745年,郑武公灭姬姓胡子国,后又复国于安徽阜阳。楚灵王灭胡子国,迁胡人于荆(今湖北荆山北麓),不久又复国于安徽阜阳。公元前519年楚伐吴,回师途中灭胡子国,至此这个倔强的氏族再无复国之力,此胡子国国民以国名为姓氏,亦为胡姓。

    然而,《中华姓氏大典》则云:“‘胡氏’之源,诸说纷纭。其中,胡公满之说最多,而郑樵不取,仅主张姬姓。胡子国之后及纥骨氏之后两源,是谨严而有见地的说法,应从。芈姓之说出于胡国近楚,楚芈姓,故附会言之,不足论。妫姓之说,以为妫满封于陈,为胡公,以谥为氏。但春秋时陈国公族有袁、咸、滔、灰、夏、宗、来、仪、司徒、司城等氏,而无胡氏。可见出于胡公满之说乃后世儒生附会言之。”

    三、其他一些小的来源。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自平城迁都洛阳,为巩固统治,推行汉化政策,将鲜卑族贵族复姓纥骨氏一支集体改为胡姓。唐朝太子被胡姓人带到安徽绩溪,改姓为胡,如胡适即本姓李。清朝满族人、赫哲族、达斡尔族、锡伯族有的改为胡姓。契丹族有胡姓,如:元朝画家胡夔。敕勒族有胡姓,如五代后周胡琮。傈僳族、白族、高车族均有胡姓。

***********************************************************************************************************

该文来源:http://www.baijiaxingci.cn/xswh/2007/0615/content_230.htm
南山坛主如阅此贴可否回一下贴,非常希望坛主能找个机会与该文的作者联系并确证一下,因为这毕竟是我有始以来第一次听说姬姓胡子国始封君的名字:姬尤。谁能知道,我为了查询姬姓胡子国的确切历史典据中的这个重要环节,始封君名字,背后花了多少心血和时间。虽然这只是一张简单的网页。

无论从历史年代还是从一般逻辑的角度说,我都觉得胡姓人口中“以谥为氏”的一支比以国为氏的人口多的说法未免有些牵强。在http://www.yuanscn.com/web/Article/ysource/Cn/200612/270.html这张网页上,你可以明显看到妫姓胡氏在自陈胡公妫满以降的前14帝(直至陈成公)中都与陈氏是共祖的,可见妫姓胡氏从妫陈中分离出来独立成族的年代有多么晚,而且,姬姓胡氏是一国人,妫姓胡氏是一个人,

你说一国人以“胡”为氏所产生的后代多还是一个人(区区一个胡公满)的后代多?无论它们之间年代差多少?

不会差5代吧,两者都是春秋中前期?

所以我很早就说过那么多人口口声声一厢情愿地篡改或捏造家谱把自己说成妫胡的后裔是非常ridiculous的,具体是为什么,有哪些旁证,我想我在乐地论坛http://www.ourhappyland.net/wdb/wdbread.php?forumid=7&filename=f_235&page=1中已经分析得很清楚了,不想再重复赘述。

附:汉网论坛中的姬姓胡氏旗帜(见http://www.hanminzu.com/bbs/TopicOther.asp?t=5&BoardID=136&id=81568


http://www.wansongpu.cn/display-586.html
http://www.baijiaxingci.cn/xswh/2007/0615/content_230.htm
http://axjp.hostt.webad.cn/info_show.asp?articleid=184

http://www.sgwcn.com/bbs/dispbbs.asp?BoardID=5&replyID=6048&id=3770&skin=1
http://culture.cz001.com.cn/changzhou/2007/0426/37626.shtml
http://www.hanminzu.com/bbs/dispbbs.asp?boardID=136&ID=135220&page=3

http://www.hanminzu.com/bbs/TopicOther.asp?t=5&BoardID=136&id=81568
http://nalimzi.spaces.live.com/?_c11_BlogPart_FullView=1&_c11_BlogPart_BlogPart=blogview&_c=BlogPart&partqs=amonth%3D10%26ayear%3D2006

http://coe21.zinbun.kyoto-u.ac.jp/knowledge/person/simple-query-05.cgi?sw=st&start=1&personsName=%28%e8%83%a1%7c%e8%a1%9a%7c%e9%ac%8d%29&placesName=

http://www.bloglong.com/VBlog_84/BView_8494FC7BBA16ED20469CE2D4750DA7D0.html

http://bbs.hanculture.cn/showtree.aspx?postid=66797

http://www.sinodino.com/bbs/viewthread.php?tid=19034&extra=page%3D1&page=6

http://www.fwzhai.com/zwts/sgbzymx.htm

http://www.fwzhai.com/zwts/ytlds.htm

恳请南山坛主见此贴后能回一下帖告知,能否与本文开头中的两位作者联系,这个“姬尤”的名字究竟是有历史依据的还是那该两名作者随意杜撰出来的,因为这一点对于姬姓胡氏的研究来说实在太重要了。谢谢!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3-01
kamper宗亲,谢谢您提供了许多非常少见的资料来源。

胡姓起源问题是胡姓文化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现在看到太多的资料都是一致的,但“出于胡公满之说乃后世儒生附会言之”,此论家父过世前也曾对我提及,他说“那是为了维护正统的需要”。遗憾的是,对这一问题目前几乎没有看到任何的讨论。kamper宗亲在乐地论坛上的发言引起了我的注意。现在,相关的话题又在胡氏宗亲网论坛再次被提及,我想提醒各位宗亲注意的是,我们处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又有优越的现代科技可以利用,对于任何有疑义的问题都是可以公开地进行讨论和辩论的,用不着担心我们会为此而承担什么责任。胡氏宗亲网不仅仅是全国胡氏宗亲寻根问祖的信息平台,而且要成为胡姓文化研究的场所,对于前一种功能目前已经开发的比较理想,而后一种功能,则刚刚才开始发挥它的作用。从对《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观点的讨论,到胡安国、胡瑗等世系资料的深入发掘,再到胡姓起源的研讨,我们高兴地看到,胡氏宗亲网已经开始朝着学术研究的方向迈进了。

关于您的帖子我还要认真拜读以后才有资格发言。我想,有关姬姓与胡姓关系的资料还可以找到一些吧。关于与文章作者联系事,我看不是件困难事,到一定时候是可以邀请作者来我们论坛的。另外,凡在胡氏宗亲网发言讨论者,请注意语言文明,这里不是乐地论坛无人过问。

南山 2007.08.26



补发kamper宗亲2007-08-31 帖:

好的,谢谢坛主提醒,

姬姓胡氏是胡氏的潜在的大流派之一,虽然名义上很多人都宁愿与妫陈、虞幕之类沾边,因为胡姓古代的郡望所属的流派------安定郡胡质、胡威一系,的确有很多拥趸,但是我相信在事实真相用现代分子人类学的方法得到验证(男性Y染色体特定DNA片段的验证,因为Y染色体遗传方式和姓氏相同,这一点在遗传学上,特别是在与性染色体显性基因相关的病理研究上特别有用,按袁义达等大家的一致说法,也有助于姓氏起源定性)之前,任何靠纂改捏造家谱的举动都是苍白无力的。

我始终相信,华夏族正统血脉的“姬姓”胡氏,在现代胡姓人群中的真实比例一定是不容忽视的,可我本人既不是人类学家也不是遗传学家,只能粗浅地希冀通过一些历史物证来做定论:

目前可以看到的有关姬姓胡国的考古资料引用有:
http://bbs.xhistory.net/simple/index.php?t8303.html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东。。。直到商周时期,发现古城址、古遗址、古墓址共20多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胡国故城、东不羹、西不羹故城等。”

----注:舞阳就在河南郾城以西,是我国姬姓胡氏的发源地所在。(河南舞阳资料图片:http://www.wuyang.gov.cn/tupian_wy/zjwy_ls.htm

http://www.luohe.com.cn/html/wyx/wygk.htm
“舞阳,文化积淀丰厚,文物古迹众多。人类的大智大勇、辛勤耕耘给舞阳大地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境内仰韶、龙山、商周文化遗址比比皆是,古建筑、石碑刻、古器皿,风格各异。现已发现贾湖、阿岗寺、东不城、胡国城、简襄王城、周汉舞阳故城等40余处古文化遗址,还有城隍庙、山陕会馆、彼岸寺、樊哙墓等一批极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其中北舞渡山陕会馆里的彩牌楼为清代河南牌楼建筑之冠。”

http://hi.baidu.com/lovesue/blog/item/b8f779cbc8f4e81dbe09e696.html
“胡国 姬 河南郾城县、舞阳县一带  -前763年 郑国”

以后会及时补充更多确切资料,谢谢。希望胡氏宗亲网的诸位发起者有朝一日能选个合适的时机带大家实地前往河南郾城及河南舞阳的胡城故地进行实地采访和考察,更希望能从挖掘出的相关文物中打探出更多我华夏正统------姬姓、胡氏------的后世流布的重要信息。
  Posted: 2007-08-31 22:01 | IP:218.1.100.254 | From:上海市电信(徐汇区) 2 楼 


周朝分封制

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褊小,多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初又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分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分封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即相当于中世纪欧洲诸王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即现代意义上的联邦的基础。周王是共主性质的(共主是氏族社会遗留的领袖模式,禹为最後的氏族共主)。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後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春秋时期,随著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秦始皇统一中国後,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周朝初期,由于灭商以及东征的胜利,周统治者开始分封诸侯。受封的主要为同姓子弟,不过也有异姓功臣。利用册封,周天子把土地以及居民分赐给受封的诸侯,叫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建立诸侯国。诸侯有权管理封地内的居民,有权将自己的封地以及居民分封给自己的亲族,叫他们作诸侯的卿大夫。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应该定期进行朝贡,还应该随时准备率领自己的武士和军队,接受周天子的调遣。分封制形成了以周天子为首的等级制度,是周朝社会的基本结构。秦朝以后虽然主要实行的是郡县制,不过,分封制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

西周时期分封诸侯的制度。分封制是西周王朝立国的基础。武王灭商以后,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此外,还封纣子武庚禄父。分封制的大规模实施是在周公摄政和成康时期,目的在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吕氏春秋·观世》谓“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荀子·儒效》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西周分封“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西周所分封的诸侯国,属于文王子辈的有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鄷、郇等,属于武王、周公子辈的有邗、晋、应、韩、凡、蒋、邢、茅、胙、祭等。以上这些封国地望多在今关中地区和今黄河中下游一带,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此外的姬姓诸侯国还有芮、息、随、贾、沈、密、郑、虢、滑、樊等。除了同姓诸侯国之外,西周时期还分封了不少异姓国,如姜姓的厉、吕、申、向、许;妫姓的陈;嬴姓的江、黄;偃姓的蓼、轸;姒姓的蓼;子姓的宋;曹姓的邾、邹;曼姓的邓等。异姓国里最强大的是齐国,有很大影响的是楚国。诸侯国的分封延续了很长时间,并不都在周初,例如郑国之封就晚至周宣王二十二年。 

以上条目摘自百度百科“分封制”:http://baike.baidu.com/view/41060.htm

南山


关于姬姓胡子国的一些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491915.html

姬姓胡子国是周武王灭商之后,分封同姓诸侯所建立的子国。当时候伯尚千余人,到周厉王以后,诸侯相互力攻吞并,所谓江、黄、胡、沈等等,不可胜数。姬姓胡子国的地望据《史记正义》和《路史》记载在今河南郾城县一带,周围分布着姬姓亲族诸国,如蔡、蒋、随、唐、顿、项、沈、管、苟、霍、应、鄫等,都与胡国毗邻相接。

关于姬姓胡子国的记载,较早的是《韩非子·说难篇》,言郑武公称胡为“兄弟之国”。兄弟之国一般可理解为同宗同姓之国,郑是西周宣王时郑桓公的封地,姬姓,初建都于今陕西华县,郑武公(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44年在位)移至今河南新郑。这就说明姬胡确为西周时期的封国。又《左传》哀公六年记述齐景公死后发生政变,齐人“使胡姬以安孺子如赖”。八年又载:“或谮胡姬于齐侯曰:‘安孺子之党也。’六月,齐侯杀胡姬。”杜预注:“胡姬,景公妾也。”杨伯峻注:“胡姬,胡国之女,姬姓,景公妾。”楚共王也有宠妾叫胡姬的。胡姬就是姬姓胡国女嫁于齐或楚者。这样,更力证了姬姓胡子国在西周春秋时的存在。

后人对姬姓胡子国也多有记载,《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胡的地望在豫州国城县界。《路史·国名记丁》引《春秋盟会图》说:“胡,在豫之郾城,此姬姓胡,楚灭之。”姬姓胡于国的地望当以此说为是。在郾城县西北22公里,与舞阳县交界处有个古城堡,相传叫胡城集,这就是胡国的故城。

南山摘编


[ 此贴被南山在2007-09-09 17:05重新编辑 ]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