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纮墓志铭》(拓片) (于2014年3月出 土 )
《胡纮墓志铭》原文(加标点)
宋通议大夫华文阁待制胡公紘,字幼度,生于绍兴丁巳之三月。自上世□□五季乱,为龙泉著籍,至父彥光,始以儒学教公。年未冠,已头角崭然,见于□□□。已夘举乡书,庚辰入太学,擢癸未进士第,授迪功郎中,丙戌儒学官,分教会(稽),再主金陵学,淳熙戊戌,関陞从事郎,已亥随使出疆,回授文林郎,继为楚之录椽,以庆典循儒林郎边赏,转承直郎,丁未用剡荐,改奉议郎,宰饶之鄱阳,以光庙登极恩,转承议郎磨勘,转朝奉郎,癸丑秩满(,以县最除进奏院。今上登极,转朝散郎,乙夘迁司农寺簿,越三月,改秘书郎,又二月,除监察御史,排击奸伪,风望凜然。丙辰春,转朝请郎,夏,除太常少卿,历左右史兼玉牒检讨,以忠鯁结知。丁巳权工部侍郎兼实录院修撰。遇郊赐开国食邑,戊午除权礼侍,秋,转朝奉大夫,冬,试吏部侍郎,赐金带,已未参典文衡,去浮取实,以言(譣)归里,冬,奉祠命,庚申起知夔府,改知和州,转朝散大夫,复帅东广属,傜寇猖(獗),公荡平之,辛酉以功进华文阁待制,壬戌丐祠,得请磨勘,转朝请大夫,居,无(祗)召赴行在,公自知与时落落,抗章力辞。言者因复排之,由是放意林泉,虽忧时悯俗,不能去怀,然,无复用世之心矣。嘉泰癸亥十月,以微疾请老,转朝议(大)夫。夫致仕竟以疾终,享年六十有七。讣闻天子,赠通议大夫。公娶吴氏封令人。子二人,长绅卿,授承务郎,娶蔡氏,先公而卒;次正卿,魁銓闱授修职郎,松溪簿,娶何氏;女三人,长适吴元琰,次黃极,季永兴主簿项得一;孙女二人,曰院,曰居。初,令人葬釜山,不利,今以开禧乙丑十二月庚申,与公合葬于魏溪之原。公立朝,大节当在国史,行有述,志有銘文,有集行于世,姑抚其始终之梗概,以纳诸土宮。悲夫,铭石之藏,其与天地相为长久也欤!孤哀子正卿泣谨书。
《胡紘墓志铭》注释:
宋通議大夫:正四品、官名,宁宗皇帝胡紘死后闻讣赠封。
華文閣待制:正四品、官名,是管理皇帝作品的文阁。
注:【词语】:待制【释义】:1.等待诏命。 2.官名。宋因其制,于殿﹑阁均设待制之官,如"保和殿待制"﹑"龙图阁待制"之类,典守文物,位在学士﹑直学士之下。——《宋史.职官志二》
華文閣:庆元二年(1196)置,收藏皇帝作品文阁。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等官。
绍兴丁巳年:1137年。
五季乱: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昔人称:“五季”。季,末世也。在五代时期唐代名城长安、洛阳、扬州,尽于五代化为灰烬。所以又称“五代之乱”或“五季之乱”。
著籍:在政府户籍册上登记户口,谓之著籍。著籍时,注明籍贯、出身、爵位以区别士庶,优复或征课。
至父:亲切慈祥,一点也不俱怕的慈父。
始以儒学教公:胡紘小时候是由慈父教他读书识文,是私塾教师。
儒学:儒学亦称儒家学说,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之一,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如果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
儒家,又称儒学思想,是以奉信以孔子为先师,以“儒”为共同认可符号,各种与此相关、或声称与此相关的思想道德准则,是中华文明最广泛的信仰构成。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鲁国讲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之六经为经典,奠定儒家的最早起源。
年未冠:古时男孩子二十岁而加冠,未满二十岁为未冠,入冠后方可加字号,加冠头上开始留发结,未冠称童子。
已头角崭然:聪颖过人,已崭露头角。
己卯举乡书:1159年,23岁,参加乡试,考取举人。(南宋:科举分为地方级省府“乡试”,国家级礼部“会试”由礼部主持,国家级“殿试”殿试由皇帝主持,乡试由国家派人主考,国家级考试由知贡举和同知贡举主考。
庚辰入太学:1160年,24岁,入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大学,是培养治理国家官员和传播文化的国家最高学府,设在京师临安(首府杭州)是国家最高教育机构。学制一般为8年,基础成绩好的学生可缩短学制。
擢癸未进士第:1163年,27岁,即通过了殿试,考取有名次的进士第,其中的“擢”意为提升。(在礼部会试中试中的皆称进士,凡是参加礼部试的应试者谓之举进士)。
迪功郎中:官职,从九品。(考试成绩上等受郎中,中等受舍人,下等受王家郎)
丙戌儒学官:1166年,30岁,官名,官化儒学学校执掌。
分教会(稽):分配在绍兴教书,古代绍兴称会稽。
再主金陵学:主管南京学校,古时南京称金陵。
淳熙戊戌:1178年,42岁。
関陞:宋 制,按一定资历经核准升官。
從事郎:八品,是南宋朝中京官,为枢密院敕令定官,是郎官中的一种,是皇帝近侍官。
己亥随使出疆:1179年,43岁,随外交使出国。
文林郎:文散官,七品,管文学界。
文林:指文士之林,谓众多文人聚集之地,泛指文坛文学界。
继为楚之録椽:继为楚地录椽?“楚”为今湖北省,湖南省等地“录椽”需另外考对。
儒林郎:九品官,儒生出身者升授儒林郎。这不是胡公的官职,是循庆典邊赏。
承直郎:六品。
丁未:1187年,51岁。
用剡荐:上书举荐。
奉议郎,24 阶。
宰饶之鄱阳,江西省上饶州府鄱阳县宰,鄱阳素有“鱼米之乡”、“富饶之州”、“银鄱阳”的美誉,是江西省第二大县。
以光庙登极恩:依照惯例,新皇登上皇位,要颁布登极恩诏。
承议郎:从七品。
磨勘:考核官员政绩功过的制度,也是升迁考核制度。
朝奉郎:正七品。
癸丑秩(满):1193年,57岁,秩:量,十年为一秩,秩(满):期(满)。
进奏院: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古代,一般只有省一级单位才有设立驻京机构的资格。时在江西省。
今上登极:这年宁宗皇上登基,年号:“庆元元年1195年。
登极:皇帝登基之意。
朝散郎:从七品。文散官。
乙卯迁司农寺簿:1195年,59岁,宋神宗时设,为推行新法的重要机构,常平新法(即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保甲法等都由它制订或执行。是主管农林水机构的秘书。
秘书郎:官名。掌管图书经籍,收藏及抄写事务或称“秘书郎中”。
监察御史:宋朝的监察机构叫都察院,七品官员,职能纠弹官邪,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官位虽不高,但权势颇重。 朝中重臣礼让三分的言官 ,宋朝的言官都是品级不高但能够畅所欲言的,普通言官都是正七品,因为官小所以不用惧怕权威,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而其一旦一言中的,很可能就能青云直上,所以朝中的言官是什么都敢说,所以才让那些大臣比较头疼 历朝中后期,党争严重,言官往往成了党争的喉舌,失去了其中立地位。
排撃姦僞:排挤打击奸臣虚伪,意指政治思想和学术观点的对立面。
風望:声名威望,有众望。
凛然 :畏惧;整肃而又敬畏。
風望凛然:用来形容人的声名威望高,凛然正气,也指人的气概、品格。和(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突出雄浑悲壮的精神意绪,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慨 ,指有气魄,思想境界高的人。隐喻敬畏精神气质,在这里蓄意所指的是庆元党禁政治斗争中风云人物的崇高形象。
丙辰春:1196年春季,时年60岁。
太常少卿:为太常寺副长官,正四品,掌管陵庙群祀,礼乐仪制,天文术数衣冠之属。太常意为国家盛太常存。
左右史:天子玄端而居,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在君子左右侧的记录员,左为太史,右为内史。官品。
玉蝶检讨:给皇帝家族修家谱的官职。官品。
以忠鲠结知:与忠诚耿直的人结为知心。
丁巳權工部侍郎:1197年,61岁,工部副部长,从三品。
實錄院修撰:修国史,负责编著国史资料的官员,职能和翰林院交叉。
遇:高级品官待遇。
郊赐:古帝王举行郊祭时给臣下的赏赐。百官祠禄郊赐之类。
郊祭:在郊区城外的祭祀,这里所指的是祭天,犹郊祀。祭祀天地。语本《礼记.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孔颖达疏:"此一节,总明郊祭之义。迎长日之至也者,明郊祭用夏正建寅之月……今正月建寅,郊祭通而迎此长日之将至。
开国食邑:唐、宋时亦作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荣誉性加衔补助,国家划定一定范围的,根据官职和贡献大小,(多则几万户,少则几百户)以收租费税金方式让官员个人取得收益,大夫以上食邑,士食田。食田者死则收之,食邑者以渐而收”。
戊午除權 禮侍:1198年,62岁,除礼部侍郎职,从三品。
朝奉大夫:正五品。
试吏部侍郎:1、试中吏部侍郎职。
赐金带:皇帝赐予的金带,皇上器重物,是地位与荣耀的象征。
已未参典文衡:1199年,63岁,主持国家级考试和负责出题目和组织批阅审卷升迁的主考官,如考宏词等,是负责国家文官考课升迁的主考官职,宋史载:胡考宏词不当而罢。
去浮取實,以言(譣)归里:为了求真务实,却因朝庭听信偏颇的话而落职归故里(这可能是罢职的原因)。
譣 xiǎn 问。 议。 偏颇的话。
归里:回故乡。
奉祠命:宋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等。他们只领官俸而无职事。因宫观使等职原主祭祀,故亦称奉祠,宫有命下,罢官无职享受奉薪祠禄,宋代诗人 吴芾 有诗如下:
奉祠命下大明宫,尽室欢呼笑语同。
但欲从容全晚节,敢言高尚激贪风。
醉乡有约谁陪我,诗杜无人赖有公。
从此故山添胜事,未饶弘景相山中
庚申起知夔府:1200年,64岁,知夔府 : 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区划,比县高一级,府相当于现在地级市,唐置夔州,州治,为府署所在,现在重庆市奉节县城,(古城现已淹没在三峡水库底下),是长江三峡第一峡夔门瞿塘峡畔的一座古城,古时称白帝城在此,古时许多诗人在此作过很多炙之人口的诗赋,是文化名城圣地,这首杜甫诗作,胡纮当时落官被贬的情境,在夔府读后肯定有感!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罗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京华是指朝都)
知和州:州官,汉置历阳县,晋置历阳郡,北齐以两国通和置和州,一说梁王僧辩迎贞阳侯于此,更名和州,隋复改为历阳郡,唐曰入州宋曰和州历阳郡,元升为和州路寻复降为州,明初省历阳县入州,寻废州为历阳县,旋复为和州,清河北省安徽省,民国改州为县,即今安徽和县。在长江边。
朝散大夫:文散官名,从五品。
復帥:复帅,重新挂帅。家谱记载:这一职是出史广东经略史,临时性官差,权略高于地方官, 宁宗皇帝诏曰:“侍郎紘公诰命,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安邦非文臣无以治,布德无才略不克,奏其功,尔胡紘首推,必际重任,前任吏部侍郎,勋猷著于简编,朕调尔职,实出爱才堪为大用,应任尔职,现任广东经略,若有功绩另行封奖胡纮,钦此!”大宋庆元六年冬月保奏大臣宣奉。(摘自庆元县东山村胡氏宗谱)
傜寇猖(獗):傜民动乱。
東廣屬:广东省韶关,广西贺州,梧州,湖南郴州,江西赣州,一带,系指南岭山脉一带。瑶族居住区。
辛酉以功進華文阁待制:1201年,65岁,对国家又立新功,重新进朝,升任華文阁待制,官名,正四品,(华文阁是管理皇帝书品的文阁)
壬戌丐祠:1202年,66岁,丐祠意为请求奉祠,奉祠是安置五品以上官员的安置待遇,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高官只领奉而无职的自愿请求,但要经考核,最后要皇帝恩准。
磨勘:考核官员政绩功过的制度,也是考职升迁制度。这里意在考职升迁。
朝请大夫:官名,从五品。
祗:上帝是祗。——《诗·商颂·长发》祗若(恭敬顺从)
居無(祗 )召赴行在:丐祠请辞没恩准,朝庭又予新任待赴。居无顺从皇上的挽留之意。辞意已决。古人有诗:
送陆拾遗祗召赴行在
作者 权德舆
鹓鹭承新命,翻飞入汉庭。歌诗能合雅,献纳每论经。
月晓蜀江迥,猿啼楚树青。幸因焚草暇,书札访沈冥。
【出处】全唐诗:卷324-21
公自知与时落落:自知与政治生态时事有失落,政争纷扰,不相合拍,不相和谐,主要是当时庆元党禁已松驰,原政见相佐者比较得势,于是急流勇退,识时务而且得体,再加上连年马不停蹄为国为民劳累奔波而体虚老暮,另则时年已66岁,岁月不饶人,与时岁也已暮暮落落。
抗章力辞:朝官退休致仕章制规定为70岁,还未到退休年龄,故称抗章极力请辞。此一要再三请辞,皇帝为表达诚意会再三挽留,第三次准辞。
言者因復排之:来劝辞者均反复给予恳切辞言而回拒。
放意:放心,不牵挂,宽慰,放意余年。
林泉:指隐居之地,山林与泉石,山水胜地,(意指庆元家乡)
優时:忧虑时政
憫俗:忧虑,哀怜,与民同忧,与民共患难,君子有忧,宦子要效劳。
虽忧时悯俗:这里指“虽然忧国忧民”。
不能去懷:不能去怀想,不能去怀念,这里表意爱国、爱民、爱故友的情怀。
然,無復用世之心矣:然而由于政治环境,年老体弱,事不由已,力不从心了,不能再为世事用心出力了。
嘉泰癸亥十月:1203年10月,67岁。
朝议(大)夫:官名,四品。
致仕:退休
通议大夫:官名,正四品。
封令人:1.品德美好的人。2.古代命妇的封号。(1)宋徽宗政和二年,定外命妇封号为九等,即国夫人﹑郡夫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太中大夫以上官员之妻封令人。见<宋会要辑稿.仪制十>。(2)金宣宗贞佑后,内命妇封号有奉恩令人﹑奉光令人﹑奉徽令人﹑奉美令人等,为正六品。见《续通典.职官十六》。大夫以上官员之妻封令人,正六品,有奉禄。
承务郎:官名,八品。
蔡氏:大儿子坤卿之妻。
魁铨闱:因父受荫封,恩赐。
修职郎:荫封七品官,相当于现在未位副县长。
松溪簿:松溪县事务助理。
何氏:儿子正卿(胡留)之妻,何谵之堂孙女。
適:适,相合,妥当,切合,旧称女子嫁人。
季:第三,(长、次、季)和(冠、亚、季)相近义。
永興:县名,现在湖南省郴州市辖下永兴县。
吴元琰、黄極、项得一,依次是三个女儿的丈夫,是女婿之名。
项:若释义数列“项”,可歧义为:吴元琰、黄極,季永兴主簿,三人各得一女。
曰院,曰居:孙女,胡院,胡居,是大儿子坤卿之女。
不利:亲人死后埋葬入坟墓:遇家运不顺,有凶祸,不吉利,意指大哥胡坤卿先父早逝,大父未到至仕退休年龄70岁即辞世。
开禧乙丑十二月:1205年12月。
魏溪:古时松源会溪称魏溪。
原:水系流域,庆元地方话:一条山川和一条湾原是近义词。
公立朝之大节当在国史:行有述,志有铭文,在为国朝中所作的贡献和气节当在国史里记载为妥当,国史中有叙述国志中有铭文,此碑文不啧述。
有集行于世:有“诗书文集”流行传于世。
姑撫:姑且,抚:安也,抚而泣之(国语,晋语八)安抚,安慰,抚摸,抚平,这里指姑且抚而其一生之梗概。
梗概:粗略,大概,大略的内容,正直,直爽,刚直的气概;慷慨,宋·陆游《书<宛陵集>后》诗:“粗能窥梗概,亦足慰平生。”这里指一生事迹以偏概全。
诸土宫:诸地宫墓穴,谱记载御赐十八穴,另也有星缩之解。
欤:文言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感叹、反诘等语气。
孤哀子正卿泣立谨書:孤子胡正卿泣泪立碑谨肃而亲书。
《胡公紘墓志铭》考:
墓志铭碑石:长59厘米,宽38厘米,厚 8 厘米,石质,
文体规范:有题头,正文,落款。墓志铭计595个字,其中有六个字为空格,一时难以确认,词句达意。文字简练。
文字:石质阴刻,字体为欧楷,字体工整,点划精美,字迹清晰,
字行间隔规则,就其碑文书法水平而言,该墓碑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宋朝欧体书宝,不愧为是当朝秘书郎(国史资料抄写员)的墓志碑文书体,大概是正卿手笔,未注刻石人。
文风朴实:墓志铭内容比较客观,少有歌功颂德之词,更象是一份人生履历表,这是立碑者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对事实的尊重,对一生的功德和在朝大节仅以,当在国史,行有述,志有铭文一语带过。内容真实。
与胡留墓志铭相考对:“正卿”在父亲胡纮墓志铭中,是唯一立碑书写落款人:“正卿”,是胡纮的第二个儿子,但上世纪70年代出土的立碑人胡正卿却称谓故考君讳 留,字少张。两块墓志铭记载截然不同名,难道胡留的血缘身份有疑问吗?然而胡留墓志铭刻记“奉直生大父待制侍郎,待制侍郎生二子,长讳绅卿,字书一,渊之伯父也,以郊恩奏承矜郎未拜命而卒,故考君讳留,字少张,调建宁府松溪薄”。这其中:大父待制侍郎,侍郎生二子,长子叫“坤卿”先公而卒,次子受荫恩松溪簿,取妻何氏等内容记载,和胡纮墓志铭的记载相一致的,于是可以考定:胡正卿就是胡留,是胡纮的次子,胡纮是胡留的父亲,是同人多名。
其实同人多名也出现在胡纮史料中,墓志铭记载胡公纮“字幼度”宋史记载胡纮“字应期”,家谱记载胡公纮“字维仲”,可见当时一人多名是普遍存在,取名比较随意,一时一名,其实:彥、光,讳“坤、卿”字“书、一”讳“留”,字“少、张”,还有“正、卿”“渊、阜、卓、宗、召”“院”“居”“引、年”,“迎、年,”“继”等均都不是正统家谱系序的排行字辈,所以碑文与碑文之间,国史与碑文之间,家谱与碑文之间,国史与家谱等史料之间考对起来会乱象横生,如“卿”这类字就有望子成龙,美名九卿大夫之意。而“年”科举时代同年登科的关系:年兄 | 年谊 | 同年。引喻迎来,来年登科期盼之意。在谱系字辈中,同辈份是同一个字头,如兄弟“坤”“正”就同辈不同字头了,还有名字需三个字,单名两个字就难以编排了,如胡留,胡院,胡居,这种两个字的单名也没法编谱。所以家谱和墓志铭名字对不在一起的原因在于此。难怪传世八百多年的家谱对不上号,就连父子之间的墓志铭也异名同宗,可见当时冠名之乱,给后人带来了诸多疑惑。
当然;一人多名不光是古代,现代也是普遍存在,如毛泽东,毛润之,李德都是毛主席的名字。
对待“伪学”批判性立场至死坚定。 胡纮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庆元党禁”政治斗争中处在旋涡中心的风云人物,其双方的政见在学术界历来纷争不断,至今如此,从墓志铭中可窥见其政治立场和学术观点始终坚定明确,虽然墓志铭中仅以“排击奸伪,风望凛然”八个字一语而过,但这足以表明其对待“伪学”批判性立场至死坚定。
对一生功绩颂词少:墓志铭对胡纮一生的大节品行没有具体叙述,只说:“当在国史,行有述,志有铭文”,应当说对于胡纮的一生功迹和人品大节当时国史资料肯定有较多记载,因为他一生在朝庭做过好多部门的工作。而且还当过国史修编“实录院修撰”可是立碑者也许当时万没想到,原有国史资料后人是可各取所需去更改的,更没想到宋史会是崇拜理学(伪学)元朝蒙古皇族人主持编写的。墓志铭所说的大节品行也许已消失在时间历史长河和政见的恩怨中。后人难以明志了!
履历记载比较清楚:三升学历(举乡书,入太学,擢进士第),一生履历三十五个官职,工作过的地方八省一京都,唯一有点需要考对的是:《朱子语类》卷第一百三十二:“一日独侍坐,先生忽颦蹙云:‘赵丞想谪命似出胡纮。’问:‘胡纮不知曾识他否。’曰:‘旧亦识之。此人颇记得文字,莆阳之政亦好,但见朋友多说其很愎’”。可墓志铭中没有记载在莆阳从过政,这可能是“莆阳”和“鄱阳”是近音,再加上朱熹闽音重,陈记录时没听准音而误记的可能性大。但儿子胡留刚入职第一站就在莆田涵头工作,这也许胡纮在莆阳就职过,墓志铭漏记。
另外:墓志铭载:“复帅,东广蜀,荡平瑶寇”而家谱记载:“出使广东经略史”,根据时间,和事务实质内容,以及经略史的职能,“帅”应为“经略史”更为确切,经略史兼有平乱职能。是临时性武官差事。权略大于地方官。
胡纮一生三次进朝庭为官
第一次进朝:根据墓志铭记载:“淳熙戊戌,1178年,42岁,関陞从事郎,已亥随使出疆,1179年、43岁,回授文林郎”,(从事郎,随使出疆,文林郎是京官,其中“从事郎”是皇帝近侍官),第二次进朝:是1193年至1199年冬,墓志铭载:“癸丑秩满,以县最除进奏院。今上登极,转朝散郎,乙夘迁司农寺簿,越三月,改秘书郎,又二月,除监察御史,排击奸伪,风望凜然。丙辰春,转朝请郎,夏,除太常少卿,历左右史兼玉牒检讨,以忠鯁结知。丁已权工部侍郎兼实录院修撰。遇郊赐开国食邑,戊午除权礼侍,秋,转朝奉大夫,冬,试吏部侍郎,赐金带,已未参典文衡,去浮取实,以言(譣)归里,冬,奉祠命”,第三次进朝:是1201年春,墓志铭载:“辛酉以功进华文阁待制,得磨勘”。从三进朝庭履职情况看,足以证明胡纮不愧为是当朝一时才俊。
需探讨的疑问:
合葬:墓志铭中铭记:胡紘卒于1203年10月;时隔两年零二个月后的开禧乙丑十二月(1205年12月),由于风水不利,把原先已葬于釜山的妻子吴氏(令人)迁移合葬在一起;这就产生如下疑惑:1、这墓志铭是胡紘死了两年之后才立书的? 2、一般墓葬埋封后是不能开穴的,打开坟墓会风水破坏殆尽,是大忌,那么这墓碑是如何埋入墓内摆放的呢将?3、是否胡紘开始也不是葬在此地,有否和妻子同时一起从不同的地方移葬于此,属移木棺二次葬,(注:本地区常见的陶罐二次葬)。4、因和妻子是邻穴葬,或是胡紘下葬时就决意将吴氏令人要迁葬在一起,但由于妻子吴氏令人年庚生属一时不宜迁葬,预择迁葬日期,而在胡纮墓志铭文中事先落笔铭记吴氏令人迁葬事宜。由此得出,此合葬墓中胡纮可能也是二次迁葬的,也可能原本就一次葬于此。不过,就地域而言,此地作胡纮和妻子的合葬墓地应无异议。
墓志铭载:“姑抚其始终之梗概,以纳诸土宫,悲夫,铭石之藏”其“诸”字证实了家谱皇帝御赐十八穴墓葬的真实性。姑且不论真穴在那个土宫,但墓志铭碑石其他诸土宫也埋藏有之。
墓志铭题头:“宋通議大夫華文閣待制胡公纮”其中“通議大夫”是胡纮死时宁宗皇帝闻讣告而赠封的,一般碑文题头是写一生中最大的官名之称,“通議大夫”查考现有史料为正四品官职,而“侍郎”是从三品,这自然有两个疑问;一是,为什么题头不写三品官称“侍郎”而写四品官称“宋通議大夫華文閣待制”?二是宁宗皇帝死后只赠予了一个比生前“侍郎”官品还要低的“通議大夫”?一般有死后皇帝赠封官称比生前要大,这是耐人寻味的,家谱记载赠封尚书职,难道这“宋通議大夫華文閣待制”当时官阶确比“侍郎”高吗?还是皇上或书碑者有意为之?或是有典章规定?确有疑惑!还需考证。
墓葬地点与家谱记载相吻合:
家谱记载御赐十八穴,第一,在黄塘岗猛虎林下东岳寺后一穴,第四,慈照寺前一穴,根据当地村民说;慈照寺1958年因旧破烂,拆建成和山小学,原寺门与发现的胡纮墓仅相距门前仅30多米,可见家谱记载准确无误,凭这精确无误的记载,从一个侧面证实胡纮该是现有谱系族人无疑。现有谱系族人均是胡纮后裔。不然墓葬发现地在广袤的原野那能与家谱记载精确到以米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