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7-02-23 15:42:42 ]
|
胡宗南
摘自:http://zhummzyking.bokee.com/viewdiary.12636166.html
胡宗南:(公元1886~1962年),字寿山,浙江鹤鹿溪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陆军上将,澎湖防卫司令部司令官,“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62年2月15日追晋。
三岁时随家迁浙江孝丰(今江西安吉)。胡宗南是黄埔学生中的第一个军长(公元1936年4月),第一个兵团总指挥,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离开大陆以前获得第三颗将星的人,堪称传奇(第一个师长的名头被范汉杰夺走,后范参加福建兵变,不久重回蒋中正阵营充当胡的副手后,就再也追不上胡宗南的晋升步伐)。胡宗南累升至集团军司令、西安绥靖公署主任、陕甘边区绥靖主任,西南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参谋长。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胡宗南回杭州任小学教员。1924年11月于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后,历任军校教导团排长、副连长、营长等职,曾参加两次东征陈炯明及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作战。
蒋中正第一次下野后,就是胡宗南联络朱绍良一起串联黄埔生,坚决拥蒋中正再起,从此得到蒋中正重用,最后成为蒋中正嫡系三大军事集团之一,统率四十五万中国国民革命军镇守大西北地区,号称“西北王”。
1926年7月任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5月任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副师长兼第二团团长,11月任第二十二师师长。1928年4月参加第二期北伐。8月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师缩编为第一师第二旅,任旅长,11月所部在蒋中正校阅中因训练成绩突出,被评为“模范旅”。
1929年随蒋中正参加蒋桂战争。次年率部参加蒋冯阎战争,战后任第一师师长。1932年指挥所部参加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935年2月派兵到四川松潘一带阻截北上的工农红军。
1930年任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副师长,后升师长。1932年参与组织力行社和复兴社,以黄埔系“太子”自诩,居蒋中正“十三太保”之首。1936年任第一军军长。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党第十七军团军团长、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工程师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屯兵西北,封锁、侵犯陕甘宁边区。
1935年4月9日授中将,时任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师长。1936年4月任第一军军长。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第十七军团军团长、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一战区代司令长官等职,先后率部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等。其间,曾派重兵包围封锁陕甘宁边区,多次向八路军挑衅,制造磨擦。
胡宗南是国民党一员声名显赫的战将,他从来都是以少壮派首领自居,傲视一切。
1943年6月18日,胡宗南在洛川召开反共军事会议,部署六十万军队,准备分兵九路“闪击延安”。在国民党操纵的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上,通过了反共的决议案。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由于共产党及时揭露了蒋中正的阴谋,并动员解放区军民积极准备保卫边区,全国人民纷纷反对,形成了广泛的抗议运动,至10月,第三次反共高潮被制止。解放战争期间,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西安绥靖公署主任。
1945~1948年,先后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等职,极力推行蒋中正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策,指挥所部进犯陕甘宁边区,一度进占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所在地延安。
1945年10月3日加上将衔,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1947年率部进犯陕甘宁边区。1947年2月,国民克军第一战区胡宗南部之整编第二十四旅和第四十八旅侵占了陕甘宁边区陇东地区的庆阳、合水(指合水老城)等地,后为集中兵力进攻延安,胡宗南又命该两旅撤出上述地区。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进入太原,驻守西安十多年的胡宗南仓皇撤兵。
1949年5~7月,所部在人民解放军发动的陕中、扶郿战役中遭受沉重打击后,陆续撤至秦岭、巴山地区。9月兼任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12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参谋长。在人民解放军发动的成都战役中,所部大部起义或被歼,余部逃往西昌。
1950年2月下旬,胡宗南在西南的最后一个落脚点西昌即将失守,几千残兵败将走投无路。在台湾的蒋中正因憎恨胡丧师失地以致全军覆没,竟下令坚决不准胡宗南回台。蒋要胡宗南与西昌共存亡,或死或俘,听其自然。当此之时,胡宗南的好友、时任台湾“国防部”副参谋总长的郭寄峤出来为胡说情,甚至向蒋中正直言道:“送一名大将给敌人做俘虏,既违反了战争利益,也违反了指挥道德。”由于郭寄峤的坚持,蒋中正才默许派飞机到西昌接胡宗南。这就注定,胡宗南在台湾当局掀起的“整肃”浪潮中,不能安然无事了。3月27日凌晨,在中国西南边陲小城西昌,一架运输机疾速升向夜空,向南面的海南岛飞去。机上载着国民党最后一批逃离大陆的军政大员西南军政代长官胡宗南上将以及他的同僚与部属数十人。此刻胡宗南痛苦地意识到,自己惨淡经营二十余年的庞大军事集团覆灭了,“西北王”、“西南王”的美梦不再。
抵台后,蒋中正、陈诚都没有接见他,胡宗南只得携家眷前往台湾东部的花莲海滨。
1950年5月11日,胡宗南突然得到一则信息:“监察院”中有五十多名“监察委员”联名对他提出弹劾,言辞激烈,声势吓人。领衔对他提出弹劾的是李梦彪。李梦彪等人提出的弹劾文洋洋数千言,引证详尽,铿锵有力。据识者言,这是历年来“监察院”弹劾文中难得一见的好文章,也是自1948年“行宪”以来参与签名的监察委员人数最多的两弹劾案之一。弹劾文首先对台湾当局在整肃失职军政大员方面,空言“切实查照办理,以振纪纲,而挽颓风”表示不满。接着文章列举了胡宗南自1932年底率部进驻陕甘以来所享有的日益增大的权力与种种优厚的待遇,然后笔锋一转,揭露了胡宗南自1949年以来在西北、西南连连战败、丧师失地的种种败迹。弹劾文最后说道:“窃以为……胡宗南应负重大之罪责,已定于弃成都、飞三亚之前;重以在西昌之措施,适足以促西昌之速亡。事实俱在,焉能为讳……除丑类而奠神州,奈何使纪纲不立?为国家前途计,理合依法,提出弹劾……”
胡宗南弹劾案传开后,台湾各界议论不一,有赞成者,也有反对者,更多的是默默静观者。胡宗南由于其身份与性格的原因,面对弹劾案,表现得十分镇静。他认为在西北、西南的失败,主要不应是他个人的责任,而是国民党整个党政军的失败。在那些日子里,胡宗南深居简出,从未公开出面活动或辩解,但他的许多僚属与好友却为之多方奔走了。结果,在1950年5月底6月初,由颇有声望的律师江一平领衔,一百零八位“立法委员”署名的陈情书问世了,并很快送呈蒋中正和陈诚。
陈情书将胡宗南这个败军之将,美化成了一员忠勇奋发、战功卓著的有功之臣。其中,战功是虚假的,而将胡宗南比之郭子仪、岳飞等历史名人,更是不伦不类;但所说胡宗南对蒋中正一片忠心,在失败形势下仍拼命挣扎,然而最终却无法避免惨败,那倒是真实的。
在江一平与李梦彪论战期间,胡宗南本人在旧日僚属盛文、罗絮人等人的参助下,也草拟了一篇详细的自辩书,于1950年8月16日提交台湾“国防部”。但决定弹胡案最后结果的是“总统”蒋中正的态度。蒋中正既不满于胡宗南的丧师失地,同时又感到胡宗南跟随自己二十余年,无比忠顺,征战西北、西南,苦多于甜,如果把责任全推给胡宗南,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现在台湾正是多事之秋,像胡宗南这样兵败逃台的将领不在少数,对他们需要安抚,才能安定军心,稳定局面。权衡利弊,蒋中正最后决定放胡宗南过关。
六个月后,“国防部军法处”根据蒋中正的授意,对弹胡案作出叛决,宣布“李梦彪弹胡宗南各项,均与事实相反,不能成立”,认定胡“自无若何刑责,足资论究……应予不付军法会审。”与此同时,“司法院”公务员惩诫委员会也申复:认定胡宗南从西安撤到四川,再撤到西昌,历经战斗,并未处置乖方,应免论处。
胡宗南以败军之将,终于逃过了一场政治劫难。但是他从此再未得到蒋中正的重用,只在以后一度担任大陈游击司令与澎湖防守司令等职。
1951年胡宗南任“浙江反共救中国国民革命军总指挥”兼“浙江省主席”,骚扰大陆沿海。1955年调任“澎湖防卫司令官”。1956年赴美考察。1959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1962年2月14日,胡宗南于台北病世,终年六十六岁,著有《宗南文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