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寻根系统 | 纪念馆
 
 
天水胡氏民居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6-07-29 19:45:20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水胡氏民居
胡承祖 胡佳宁

甘肃日报

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中心的胡氏民居建筑群是国务院于2001年6月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氏民居由南宅子和北宅子两处隔街相望的古建筑群组成。南宅子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北宅子建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距今分别已有395年和388年的历史。著名文物、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称它“是甘肃省惟一的也是全国罕见的具有典型明代建筑风格的古民居建筑宅院群”。两处古宅的建筑布局、结构形制、屋顶脊饰、砖木雕刻等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南宅子的创建人胡来缙和北宅子的创建人胡忻,父子二人都是明代的名臣,邑人誉为“父子乡贤”。 胡氏民居由于是胡来缙、胡忻父子的私宅,所以其形制基本按中国传统民宅的四合院形式构建。“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而形成的布局传统,且四面房屋相连走廊相通,即使雨天亦可免雨淋之苦。胡氏民居虽为四合院,却不同于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无论正房或厢房均为马鞍架结构,而胡氏民居除正房与倒座为马鞍架结构外,厢房则采用俗称一坡水的天水民居构建方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由于主人的官员身份,胡氏民居建筑风格较普通民居显得高大、庄重、气势恢弘、肃穆凝重,于民居之中体现着浓厚的明代官式建筑风格,这从屋柱的规格,斗拱的形制,鸱尾蹲兽的造型均可得到证实。 南宅子的平面略呈矩形,大门位于庭院东北角,硬山形屋顶,面阔三间,今所见的当心间为后来改建时所加胡氏清代的一位夫人的节孝牌坊。大门当心间门额上题有“副宪第”三字,表明了主人的身份。门内为一小天井,正对大门的是影壁。天井西侧有一垂花门,门额题有“桂馥”二字。垂花门通入前四合院,南边房屋为正屋,在两进的四合院中这一正屋又为过庭,通过它可以直达后四合院。前后两进四合院的正屋自明万历朝建成之后,未进行过大的翻修,至今依然保持着400年前的原貌,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极为罕见的。 南宅子前院正屋面阔五间,屋顶为悬山式,大木梁架上承五根檩子,俗称五架梁,屋檐下以抱头穿插式作出走廊,为普通民居所少见。柱头、栏额和雀替上的雕饰既不同于江南徽派民居的精细,也不同于富商居所的流俗。透过历史风尘,保留至今的南宅子柱头上的如意云朵用圆转流畅的阴刻线,表现出云气的层次,简洁、粗犷而又圆润,呈现出一种自然的漂浮感与上升感,脱俗与沉稳的气蕴,与文人气息浓厚的明式家具风格一脉相承。倒座的雀替上,一条透雕的螭龙身躯翻转,上半身为龙形,下半身为花草,与明代青花瓷器上的纹饰异曲同工。东西厢房的栏额上则装饰有透雕的花草纹饰,枝叶连绵不断,极似佛教建筑常见的忍冬纹。院内地面以色泽深浅不同的卵石铺成九宫格、太极图、太阳等图案,每当雨水浸湿时,尽显华丽而神奇。 第二进四合院也是明代建筑,南房三间前出廊,五架梁,东西厢房略同于前院。过廊西侧有一小巧玲珑的三合院,东、北两房皆为三间,南房为一过庭,穿越过庭又与一小院相通。与前院相较,小院房屋体量较小,但精巧有胜。西侧廊上作出栏杆和拱形小门,起到了分割空间及阻断视线的作用。门窗木雕极为精细,内容多为琴棋书画、喜鹊梅花和博古纹。虽不似前院宏伟大气,却多了一些雅趣和地方特有风格。 与南宅子隔路相望是北宅子。与南宅子相较,北宅子规模更为宏大。上世纪末拆毁前有大门三间,门额题为“太常第”,是为太常寺少卿署正卿胡忻的私宅。由于胡来缙、胡忻父子均为明万历朝之名臣,所以天水百姓在南北二宅之间的马路上建有“父子乡贤”的巨形牌坊,可惜此牌坊于民国初年拆除。 北宅子平面接近正方形,原为正院三进,侧面建有大小院落五个,现仅存二、三院的前后正庭与中院庭楼及厢房。庭楼梁记上明确记有“大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夏四月十五日建”题记。这座庭楼面阔五间。楼阁两层,重檐硬山屋顶。下层六列六柱,檩与柱的勾搭做法远较南宅子为复杂,檐柱石与檐柱之间的乳袱呈弯月形,古建中称之为“月梁”,属于官式建筑中极为考究的构建做法。上层檐柱间镶嵌有雕花阑干,每间各有栏板及绦环板五面,每片以减地浮雕的手法雕出一组团花图案,有荷花、牡丹、西番莲等不同样式。其中还有一面在圆形开光雕出一人物形象。整体雕刻精工而不显繁缛,原彩绘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其色泽仍依稀可见。至今面对这座楼阁,仍能深切地感受到它的雍容华贵与当年的辉煌。就其建筑规模和建筑整体构造的价值而言,比之闻名遐迩的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毫不逊色,而细节雕饰之华美精细,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郑孝燮、阮仪三一行在这座古建面前驻足良久,赞叹它是“典型的明代官式风格,典型的明代官式气派”。 胡氏民居这两座明代建筑群艰难地走过了近400年的蹉跎岁月,有过它的辉煌,更有过它的悲哀。60年前,中国建筑学大师梁思诚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建筑史》中说:“我国对于居室之传统观念,有如衣服,鲜求其永固。故欲求三四百年以上之住宅,殆无存者。故关于民居方面之实物,仅现代或清末房舍而已。”梁先生生前未能一见胡氏民居,而梁先生的学生罗哲文先生有意先后四次亲临胡氏民居,其流连忘返,赞赏有加,一唱三叹之情自然不是没有原因的。 胡氏民居是一座洗尽铅华的古宅,它是天水这座历史名城的见证,它自身又是一部伫立于繁华街市之中无言的历史。
  
】【打印】【 繁体】【投稿】【续投】【/】【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首 页 - 网站介绍 - 站点动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07 http://www.hszq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080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028号 TIME 0.10650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