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寻根系统 | 纪念馆
 
 
寻根 回家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7-02-19 22:11:49 ]
回家 寻根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人:zyz 发布时间:2006-9-16 阅读:95次

摘自:http://www.cwwb.cn/onews.asp?id=25083

文/本报记者 王川 刘兆亮

  孙桂华指着记忆中海州的方向说:“我的爹娘都长在了那片土地上。”
  这位93岁的老人,不说“死”、“埋”、“长眠”等,她用了一个颇有意味的“长”字。
  这代表了她此时的心境和60多年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随着父母逝去的时间与离家的日子而与日俱增。
  1946年,她从“长”着父母的土地上离开, 60年的时光过去了,老人在“岁月里改变了模样”,但“心中的思念还是相同的地方”。


离家漂泊

   1946年,海州中大街,孙桂华被丈夫胡锡琪接走,手里还牵着一个11岁的孩子,名叫“小左”。60年后,“小左”回忆那段从外婆家离开时的场景说,那时海州城很小,被漂亮的城墙包裹着,他们从南门出城,坐火车到了港口,乘大船至上海,后又辗转镇江、南京、汉口等地。当时抗战刚罢,内战又起,凭着长年在外经商的灵活手段,“小左”的父亲保护着母子俩躲过许多战火。
  “父亲在外谋生,想一家团聚,终于在内战结束后到贵阳过上了安稳生活。”如今已71岁的“小左”感慨地说,“之前去的那些地方与其说是谋生,不如说是逃难。”所以,在那样的情况下,十多岁的少年“小左”时常想念海州的城墙、白虎山、文庙等好玩的地方。


异乡生活

   93岁的孙桂华是海州人,丈夫胡锡琪(已过世)是南城人,是从两个古城漂泊到异乡的夫妻。转眼,他们已在云贵高原上扎根60年,如今丈夫已长眠于云贵高原,老太太孙桂华带着儿孙们在那里继续生活。“我们的籍贯都写着江苏灌云呢,到现在各种表格中还这样写着。”孙桂华的三儿子胡汉山说,“如今老妈妈的子孙都已有近30口人了,但我们仍感觉自己是个异乡人。”
  孙桂华老人的儿女们分处于贵阳、遵义两地生活,当年的“小左”胡其才从事交通行业,曾经援助老挝交通建设三年,另外的两个儿子也都是企业的老总。子孙们对高寿的孙桂华老人十分尊敬,离家时,3个“逃难”的凄凉身影,如今已成为美满的幸福人家了。


回家的梦

  孙桂华老人喜抽烟,而且抽了几十年。抽烟时的表情很专注,烟雾缭绕于她斑白的头顶,宛若梦境。“许多时候妈妈是在做着回海州的梦。”儿子胡汉山说,“可能香烟飘出的烟雾被她看作了回家的路。”
  其实,更多的时候,老人是把家乡的饮食与风俗潜移默化地植入后辈们的血液中,骨子里。比如说,她烧鱼时喜欢把鱼剁成块状,这完全不是滇黔菜系整烧的风格。儿子们说别人家都不是这个烧法。老太太就解释说,这样烧进的盐味大,以前家乡靠海,鱼的盐味大。有时候,孙桂华老人把老海州的风俗都留在过年过节时用。最让子女们感到老人思乡情结的是,在贵州60年,在家乡只20几年,但老人的口音里还是家乡味重一点。
  万水千山,离家的弟弟妹妹也都年事已高,老人回家的梦想似乎只能存于意念之中了。在过了90岁生日后,老人的思乡之情似乎愈加强烈起来。儿子们都懂老太太的心思———如果再不回家去看看,可能做了60年的梦就会死了。


归家之路

  然而网络将老人的梦想接入现实。今年7月份,老人的孙女在网上发出奶奶的寻亲启事,在港城的网友及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远在贵阳的孙桂华老人知道了自己的四个弟弟妹妹都还在世,都还思念着自己这个60年未回家的大姐。“那个时刻,老妈妈就在心里铺展开来了一条回家的路。”老人的儿子介绍说,“她还以为回家像以前离家一样长路漫漫,要走好几个月,老人也不好意思提及。”
  儿子们还是读懂了老人的心思,计划在秋高气爽时带老人回家。曾经与母亲一起离家的“小左”胡其才在交通行业工作多年,他为老妈妈设计了一条回家的交通图:从贵阳坐火车到遵义,到遵义坐汽车到重庆,然后改乘飞机赴南京,之后再坐车到连云港,海州。其中,最让人担心的一点是,93岁的老妈妈是否还能坐飞机。但经过体检发现,老人的血压和心脏都符合坐飞机的条件。


到家情景

  四个弟弟妹妹最小的也78岁了,大妹孙桂兰88岁,五个分别了60年的白发亲人年龄加在一起400多岁了。眼泪,在皱纹中流淌,满堂儿孙们在一旁欣慰地看着老人的重逢。四位老人把大姐胳膊握着,看大姐的脸。大弟孙岑忠说,眼睛看不清人,耳朵也听不清了,但他看得清大姐。大姐孙桂华为激动流泪的弟弟擦眼泪,捋一捋妹妹被风吹乱的白发……此情此景,似乎让人越过60年甚至更长的岁月,看到了老海州城内尚是孩童的他们。
  喝一口家乡的水,孙桂华老人说,“好喝”;吃一口家乡的海鲜和绿豆凉粉,老人说,“好吃”。与四位弟弟妹妹手挽手走在海州的大街上时,她的目光有些茫然,四处探望,她想找出与离家时的情景相印证的蛛丝马迹。
   虽经历长途跋涉,但回家后的第一个夜晚,孙桂华老人还是到12点才睡着。第二天早上5点就起床了。“我不困,到家了,我高兴。”孙桂华说。


南城寻根

  三兄弟当中,只有大哥胡其才8岁时来过一次南城,只记得父亲的老家在城门里面。而其他信息都来源于父亲生前对南城的讲述。
  在南城镇文化站站长邱海潮的帮助下,南城镇上了年纪的胡姓居民都被聚集在一起,倾听着胡氏三兄弟对父亲及祖父南城经历的陈述。他们边讲述边向倾听的老者投以期待的目光,当那些老人一个个摇头时,胡氏三兄弟有些失望了。但随后有人提供一个重要信息说,南城古街后街姓胡的人家多些,年龄更老些。三兄弟眼中立刻都来了光彩。
  他们穿过古凤凰城门,沿着石板路向小街更深处行走,71岁的大哥胡其才回忆起了60多年前第一次来南城的路。“对,就是这个城门。就是这个路,我记得。”


乡关何处

  老人孙桂华回家梦圆。对于她的三个儿子来说,此行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寻根。他们要为履历表中的“江苏灌云”寻找一个证据。他们的父亲胡锡琪出生于南城,也就是现在隶属于新浦区的南城镇。但据胡氏三兄弟从父亲处了解,他们故乡的亲人多死于一场大火,父亲也忍不住对故乡有更多的追寻。虽然一直生活在贵州,却如他们所言“感觉是个异乡人”,乡关到底在何处呢?
  海州古城有妈妈的亲人,而相隔不远的南城镇也有父亲的根。认祖归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所以,他们要到南城认领“乡关”,把断了多年的根脉续上。这是对父亲的告慰,也是要让子孙后代知道祖在哪里,宗出何源。


认祖归宗

  这条古街的尽头,一户老宅,一个81岁的老人叫胡为义。当胡氏三兄弟跨进院门,自称是老胡家的人来寻根时,胡为义很激动,还没等他们陈述,他就捧出了厚厚的一本“东海胡氏总谱”,“到这里看看有没有。”
   大哥胡其才手捧家谱,颤抖不已。他一页页地翻着,他的弟弟们也盯着每一页的内容。“这是我的父亲!”几分钟后,胡其才几乎是惊叫了起来。仔细再看祖父的名字,叔叔的名字等都完全符合父亲生前的讲述。“找到了!”三个兄弟确认后激动地说,“这里就是我们的祖宗,我们认了。”
  此后,胡为义老人又带着三兄弟看了胡氏保存了100多年的旧祠堂。把家谱拍进数码相机,在旧祠堂前留影。此刻,他们给同处港城的两座古城的寻亲之行、寻根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我们和母亲是靠着对亲人和这个城市的热爱来到这里,我们的亲人与祖宗都找到了,感谢连云港给了我们这一趟铭心的历程。”这是一个93岁的老人及她的儿子们对这座城市的肺腑之言。


】【打印】【 繁体】【投稿】【续投】【/】【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首 页 - 网站介绍 - 站点动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07 http://www.hszq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080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028号 TIME 0.11060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