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寻根系统 | 纪念馆
 
 
胡公题刻留千古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9-11-23 21:55:48 ]
胡公题刻留千古
——巾子山最早的摩崖石刻
时间:2009年11月20日 08:34:30 来源:临海新闻网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
http://lhnews.zjol.com.cn/lhnews/system/2009/11/20/011594875.shtml

  在古城临海的巾子山上,有十多处历代名人留下的摩崖石刻,不少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当数三元宫后壁的伏龙岩了,我们现在能清楚见到的有“今之女宗”、“活泼泼地”、“渟泉”、“别有天”、“恩同生佛”、“枕漱”、“水流云平”等七处,多为清代道光和咸丰年间所刻。但另有一处宋代摩崖,却鲜为今人所知,而此石刻应是巾子山最早的,也是唯一有史籍确切记载的宋代摩崖。
  此石刻位于三元宫卧佛殿后面的峭壁上,佛殿后墙与石壁仅有两步来宽,左右两边有砖墙隔断,只佛殿后墙一扇小门可通,极为隐蔽,并且常年加锁,游人难以涉足。故此石刻渐渐不为今人所知,《临海文物志》、《临海文化史话》、《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临海》中有关摩崖石刻的章节,对此皆未述及。
  由于石刻的崖壁前倾,减少了雨水的冲刷,加上前有殿墙严严实实的遮挡,阳光难以透入,对石刻起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以致经历数个朝代,字迹依然清晰。石刻文曰:“胡承公同弟成美来游,男羽兆侍行,癸丑清明日题。”对于这方石刻,光绪《台州府志》有载:“摩崖高二尺八寸,广二尺四寸,四行,行五字,正书,径五寸。在郡城巾子山三官堂后伏龙岩。”清代临海学者洪颐煊《台州札记》考证,刻石时间癸丑年当是宋朝绍兴二年(1132)。如此算来,距今已有877年,比起明万历8年建成的三元宫,还要早448年。
  胡承公何许人也?《临海补志料》:“承公,世将字也”。《宋史》:“胡世将,常州晋陵人,登崇宁五年进士,为监察御史,除徽猷阁待制,礼部侍郎。绍兴九年为宝文阁直学士,宣抚川陕,十一年资政殿学士致仕。”
  关于胡承公与临海的渊源,有二说:
  一为“经由说”,缘自洪颐煊的《台州札记》:“《天台集》有胡世将《癸丑三月十日自涌泉寺过吴文叟山居》诗,与此题名相去不多日,当亦一时所经由也。”
  二为“谪居说”,缘自《台州金石录》:“嘉靖《临海志·流寓传》载胡世将,称其以兵部侍郎建炎中谪居于此,题名巾子山。”
  本人倾向于“谪居说”,理由是临城旧有胡公庙。项士元《巾子山志》有“胡公庙”条目:“胡公庙,在巾子山三元宫之东,祀宋胡承公。”清代临海画家傅濂有《谒宋胡承公庙因观石壁题名》诗:“门外长江滚滚来,忠魂回首不胜哀。生全大节还南宋,死恋名山列上台。铁笔千年留姓字,龙岩十丈护风雷。苍茫独立重怀古,无限松涛万壑催。”如果说胡承公仅仅路过临海而在巾子山题字,乡人便立祠奉祀,并对其称颂有加,似乎说不太通。
  我认为,胡承公对临海一定有过较大的贡献,要不邑人不可能立祠专祀,而且胡公在临海逗留的时间也不会太短,否则不可能有太大的作为。因此,“经由说”难以站得住脚。近闻三元宫师太有重建胡公庙之意,可见邑人至今没有忘记胡公。那么,到底胡公对临海作出过那些贡献呢?可惜的是史料缺乏记载,按照项士元先生《巾子山志》记载的“每值神诞,邑城丝线业工商聚焉”分析,胡公当是对临城的丝线业作出过较大的贡献。这仅是本人推测而已,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
  无庸置疑的是,“胡承公题名”石刻无论从镌刻年代上来说,还是从题字者具有的内涵来说,都应该是临城诸多摩崖石刻中最有价值的。


  作者:□李忠芳   编辑:张健
】【打印】【 繁体】【投稿】【续投】【/】【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首 页 - 网站介绍 - 站点动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07 http://www.hszq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080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028号 TIME 1.79373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