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寻根系统 | 纪念馆
 
 
2009年11月15日发行《古代书院(二)》纪念邮票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9-11-26 20:30:49 ]
2009年11月15日发行《古代书院(二)》纪念邮票
  2009年11月15日发行《古代书院(二)》特种邮票1套4枚。详情如下:



    志号:2009-27

  图 序       图 名       面 值

  (4-1)T       石鼓书院       1.20元

  (4-2)T       安定书院       1.20元

  (4-3)T       鹅湖书院      1.20元

  (4-4)T       东坡书院      1.20元

  邮票规格:33×44毫米

  齿孔度数:13.5度

  整张枚数:版式一16枚、版式二 8枚(2套)

  整张规格:版式一165×220毫米、版式二196×120毫米

  版   别:影写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 防伪油墨 异形齿孔 荧光喷码

  设 计 者:范曾、邹玉利

  责任编辑:王静

  印 制 厂:北京邮票厂


第二枚介绍:

  安定书院在泰州迎春路西江苏省泰州中学内,为北宋教育家胡瑗讲学旧址。书院创建于南宋宝庆二年(1226),是江苏省最古老的书院之一。主建筑为蝴蝶厅(外形似蝴蝶,故名)。书院西侧有960多年的古银杏一株,枝繁叶茂,传为胡瑗手植。高远而博大,精深而亲切,古老而鲜活,泰州诸多遗存中,安定书院最为厚重,最有智性,又最具怀古追圣的震撼。

  高远而博大,精深而亲切,古老而鲜活,泰州诸多遗存中,安定书院最为厚重,最有智性,又最具怀古追圣的震撼。

  说它高远而博大,是因为,这里诞生的“至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育理念,演绎千年,闪现着不灭的光辉;

  说它精深而亲切,是因为,这里是北宋理学先驱、著名教育家胡瑗的讲学故址,“明体达用”的“湖学”精髓,根系海陵,风行天下;

  说它古老而鲜活,是因为,这里承传源远流长的“教育基因”,贡献了一大批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企业家等栋梁之才;

  ……

  安定书院、胡公祠,峙立在泰州城西泰山南麓省泰中校园内。

  胡瑗(993-1059),字翼之,北宋泰州人,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故称“安定先生”。景佑初,由范仲淹推荐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以兴学育才为己任,先后为苏州、湖州府学教授和太学直讲。20余年,随胡瑗从学弟子数千,名臣学者多出其门。宋神宗称之为真先生;范仲淹誉之为“孔孟衣钵,苏湖领袖”;王安石尊之为“天下豪杰魁”;苏轼推之为“章为万世程”;文天祥敬之为“一代瞻仰,百世钦崇”;司马光颂之为“苏湖之教,造士有术”;米芾赞之为“宽厚纯诚,躬行力践”……胡瑗有《易传》、《论语说》、《尚书会解》、《武学规矩》等百余卷著作传世。嘉祐四年,67岁的胡瑗在杭州逝世后,皇帝追谥文昭。

  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泰州就在泰山左侧建安定书院,是江苏省内最古老的书院之一。最初,泰州奉祀胡瑗的祠堂就在安定书院内,清初才在书院中自成院落。明嘉靖初,安定书院移位现址后屡经扩建,至清光绪间颇具规模:有大门三间及左右八字墙、东西过街辕门、客厅、东西执事厅各一进、斋舍三进、藏书楼一座。中国古老书院,大多建筑精致,环境优美。安定书院的东执事厅与客厅,回廊相连,四角飞翘,形似蝴蝶,又称蝴蝶厅。客厅后,建环碧亭、辟荷池、架板桥,具园林之胜。书院既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也以陶冶情操、培养品德为归依。美,不仅可以启迪文思,更有人格塑造潜移默化的功用。

  和先贤一样,建筑亦呈现出一种精细厚实的风格。如今的安定书院前后两进,它是简单的,又是丰富的。这里的每一幅图、每一块匾、每一副联……都值得细细品味、慢慢咀嚼。“精忠上仰将军岳,正学前瞻教授胡”,书院前厅这副板联意味深长:向北仰视,泰山顶上岳武穆祠巍然;向前探寻,蝴蝶厅内胡安定像凝重。后厅的对联“随铸匡时器,分方振铎音”,道出了胡瑗办学的特色:“因材施教”、“分科教学”,当时不同凡响,至今余响未绝。“报来尺素见平安,投涧传称人所难。”乾隆在泰山一首题诗中的句子见出了胡瑗专心致志的治学精神:20多岁时前往泰山栖真观,与好友孙复、石介同窗共砚10年不归,每有家书见“平安”二字便不展读而投于山涧,泰山才有了“投书涧”的景观———“胡安定公投书处”。“竹声度调”亦非虚话,去年新华社的报道显示胡瑗还是一位“长于音律,通晓古乐”的音乐家:与阮逸共同设计钟磬,成功制造出第一套实现管口校正的律管定音器,并著有《景祐乐府奏议》、《皇祐乐府奏议》、《皇祐听乐图纪》等。

  庭院依旧,花木更盛。胡瑗当年手植的一株银杏树,承负千年风雨的荡涤,见证千年沧桑的变迁,它在执着的坚守中硕果累累。浸染书院浓郁的儒风学气,古老学堂的悠长韵味同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一脉相承,当会更加根深叶茂、诗意盎然吧!

  安定书院及胡公祠的变迁

  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泰州知州陈垓在泰山左侧建安定书院,比扬州安定书院早436年。书院又称安定讲堂,后因房屋年久失修,讲学停止。

  嘉靖初,巡盐御史雷应龙改泰山南麓玉女祠为书院,恢复讲学活动。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两次主持书院教事。

  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朝廷明令将胡瑗“从祀孔庙,称先儒胡子”。泰州因此建起崇祀胡瑗的专祠两座:一在城内东南隙地上,一在城内钟楼巷。清初,这两座专祠均已残破。

  嘉靖十七年(1538年),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杨瞻来泰州,获知胡瑗讲学故址在泰山附近,即在书院中专祀安定先生,同年十月立《宋安定胡先生讲学故址碑》及《安定祠》碑。

  嘉靖四十四年(1564年)督学耿定向在东讲堂祀胡瑗,在西讲堂祀王艮。次年,由巡盐御史朱炳如等集资,王艮次子王襞负责,对祠屋进行了整修。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兵备副使张云鄂捐款修建书院后,改名“泰山书院”;次年,在修葺泰山岳武穆祠的同时,修葺了安定祠。

  明末,书院、祠屋在战乱中荒废。清康熙间两度重修。

  乾隆五年(1740年),知州段元文将书院改名“胡公书院”,其后又两度重修。

  嘉庆二年(1797年),两淮盐运史曾燠倡捐数千金修书院,面貌焕然一新。

  道光元年(1821年),知州赵钺重修书院、祠屋,修祠时,在祠屋前砌围墙,祠门向南。从此,安定祠在书院中自成院落。

  咸丰间太平军占领南京时,书院停课,房屋荒废。

  光绪五年(1879年)大修,书院、祠屋共有房54间。

  清末,废科举,书院停办。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知州侯绍瀛兴办泰州学堂,修葺旧屋,增建新房,计有房屋85间,并修葺了祠堂。

  辛亥革命后,在泰州学堂旧址先后兴办泰州中学堂、私立淮东公学、江苏省立代用中学、私立时敏中学、江苏省泰州中学等,直至解放。

  解放后为江苏省泰州中学,现为江苏省泰州中学实验初中。校园屡有修建:西门大街拓宽,原书院过街辕门拆除,旧石鼓门也由新式铁门代替,因校园布局需要,原书院蝴蝶厅略向东移。
[编辑本段]2、浙江湖州安定书院  宋熙宁五年(1072)知州孙觉为胡安定建祠于州学右。淳祐五年(1245)知州蔡节于报恩坊官地宏扩其制,创屋楹470间,置禾田100亩,祠请饶鲁、蔡沈讲学其中。元至元二十三年祠院为广化寺僧占据。三十年知州许师可又于城北观德坊创祠50楹。久圮。明宣德初都御史巡抚浙江,即故址重建。天顺元年参政黄誉改建,二年佥事陈兰修。弘治四年(1491)知府王旬,嘉靖三年(1524)巡抚陈凤梧、四十四年巡按庞尚鹏、隆庆五年(1571)知府栗祁先后重修。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署知府吴昌祚修并筑室5楹为山长栖息地。乾隆二年(1737)知府胡承谋捐俸重修,中为明善堂,两庑各5间,东为经义斋,西为治事斋,延师讲学,命7邑生童肄业其中,给以膏火。咸丰、同治年间,知府王龄、胡泽沛、邑人高廉道、陆心源,相继重修。历任山长有程若庸、罗纬、陈仲仁等

  安定书院,曾是志名卓著的湖州古代学府。其旧址在今市区劳动路中段“安定书院新村”一带,始建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是当时湖州知州孙觉为纪念他的老师胡瑗而奏请朝廷创立的。

  胡瑗(993-1059年),北宋初学者,教育家,字翼之,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州)人,世居陕西路安定堡。据宋嘉泰《吴兴志》,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六月,湖州州学建成,知州事滕宗谅“延安定胡瑗主学,四方之士云集受业”。学者称安定先生。胡瑗官至太常博士,讲“明体达用”之学,设“经义”、“治事”两斋以授徒,严立学规,以身示范,曾先后应名臣范仲淹、滕宗谅之聘在苏、湖两州讲学,生徒以千百计。安定先生在湖州执教时间长达12年,学风纯正,影响深远。范仲淹曾以《荐胡瑗充学官疏》上奏,后朝廷明令以胡瑗教授方法为“太学法”,后世称为“湖学”,在我国教育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安定先生逝世后,择葬于湖州南郊金盖山(何山)之麓。其后13年,他的弟子孙觉任湖州知州,上疏朝廷请准在湖州为胡安定先生建祠。熙宁五年,宋神宗上诏,定春秋致祭,赐谕文为“学宗孔孟,教行苏湖。有体有用,斯文范模”。孙觉即在州学学宫右侧建安定先生祠。祠改书院是200年以后的事。

  据元代《安定书院燕居堂铭》,为南宋淳祐六年(1246年)知州事蔡节改建为安定书院。至元三十年(1293年),湖州路总管许师可将安定书院移建于路治西北观德坊(即现三元洞府北安定书院新村处),并扩大书院规模,新建祠房舍50楹。元统三年(1335年)重修。至明初倾圮。宣德初,都御使熊概扶浙时又建为祠。30年后,即天顺元年(1457年)浙江参政黄誉又改建为书院。此后多有修建。清乾隆二年(1737年)知府胡承谋重修后,中为明善堂、两庑各五间,东为“经义斋”,西为“治事斋”。命七邑(即乌程、归安、德清、武康、长兴、安吉、孝丰七县)生童肄业其中。书院有仪门,又前为大门,门外有东西两坊,东曰“弁山起风”,西曰“苕水腾蛟”,规模宏伟、气势壮观。直至清同治七年(1868年)郡绅陆心源曾捐资重修。

  安定书院其后迭经变迁,年久失修,房舍大部倾圮,最为可惜的是书院中陈列的历代众多碑刻、安定先生雕像均已荡然无存。现在,只有南郊道场山麓胡瑗墓,供后人凭吊。


】【打印】【 繁体】【投稿】【续投】【/】【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首 页 - 网站介绍 - 站点动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07 http://www.hszq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080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028号 TIME 0.32616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