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寻根系统 | 纪念馆
 
 
“胡公大帝”是哪里人?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8-01-04 19:03:16 ]
北宋清官胡则及“胡公大帝信仰”
鲍志成

http://zjmuseum.com.cn 第十七期
本文未经原作者同意转载,如有异议请联系:QQ114412749,hxy123@gmail.com

[摘要]
  胡则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以清正廉洁、勤政为民而著称于时。作者在调查研究杭州龙井茶历史过程中,挖掘了许多有关胡则的文献史料和文物古迹,并到胡则故里永康方岩等地进行调研。本文简略考述了胡则生平,主要介绍了杭州、永康等地的胡则古迹,以及流行于浙东一带的民间“胡公大帝信仰”习俗。
  关键词 胡则 胡公庙 赫灵庙 胡公大帝信仰

  1954年早春时节,毛泽东主席在杭州期间,兴致勃勃地游览了西湖老龙井,参观了胡公墓庙,听取慧森和尚讲述北宋清官胡则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事迹,感慨万千。1959年9月28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到金华视察,在火车上接见永康县委书记马蕴生时,语重心长地说:“永康最出名的不是五指岩生姜。永康有个方岩,方岩有个胡公大帝,胡公大帝才是最出名的。胡公大帝不是神,不是佛,而是人。他姓胡名则,是北宋的一个清官,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所以香火长盛不衰。我们共产党的干部也应该多做好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嘛。”这是共和国的领袖对一位封建时期的清官好官的崇高评价。
  受到共和国领袖如此崇高评价的胡则,是北宋前期政坛的一位杰出政治家,他以清廉、勤政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千百年来被奉为“胡公大帝”,他死后归葬在杭州西湖老龙井。此后,胡公墓庙一直延续至今,当地民众一直把老龙井称为“胡公庙”。
                            一
  胡则(963-1039),字子正,浙江永康县人。自幼果敢有才气,曾在方岩僧舍读书。举进士后,历仕太宗、仁宗、真宗三朝,十握州符,六持使节。至道二年(996)调任宪州录事参军,时宁夏扰境,太宗问以边策,对答称旨。升著作郎、签书贝州观察判官。朝廷遣使查省冗役,命则行河北道,省冗役10余万,民得休养生息。升著作丞,知浔州,继以太常博士提举两浙榷茶,兼知睦州。丁母忧,服除复知永嘉郡。年余后,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改江淮制置发运使,升尚书户部员外郎。会真宗奉祀景毫,胡则供给无缺,擢三司度支副使。徙广南西路转运使。时有番船遭风至琼州,告以乏食,不能回去。胡则即命贷钱三百万。地方官认为夷人不可信,胡则认为“彼以急难求我,岂可拒而不与?”后来贷款果如期归还,并三倍于原值。天禧三年(1019),胡则巡视宜州,受理已判处死刑囚犯19人,经复审辨得活者9人。复任发运使,累升至太常少卿。乾兴元年(1022),丁谓治罪,累及胡则,降知信州,改知福州,又以右谏议大夫知杭州。调任河北都转运使,以给事中权三司使。胡则提请改革盐法,改官卖为商销,百姓称便。天圣九年(1031)降谪陈州。时范仲淹为陈州通判,胡则以国士待之,建立深厚情谊。明道元年(1032)八月,任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适逢长江、淮河流域大旱,百姓饿死者甚众,胡则乘机上疏,请求永远免除江南各地的身丁钱,诏令永远免除衢、婺两州身丁钱。景祐元年(1034)加封兵部侍郎致仕,退居杭州,弹琴读书,诗歌管弦。宝元二年(1039)六月十八日,胡公以77岁高龄薨于杭州私第,康定元年(1040)二月二十一日诏葬钱塘县履泰乡西山龙井晖落坞(今老龙井)。范仲淹为作铭曰: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名不朽,百年之为兮千载后。
                             二
  胡则去世后,备受世人崇敬,在他的安葬地西湖老龙井和永康故里,都建立了纪念他的祠庙,香火兴旺,千年不绝。如今,这些地方都成了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受到国家的保护。
  老龙井胡公庙。宋康定初(1040),由朝廷赐地51亩葬祭,在墓傍建牌坊和家庙,庙中塑胡则像。绍定年间(1228-1233),婺州云溪吕公皓访胡公墓荒芜中,得断碑,参政葛公洪等籍田致奠,具有程式。淳祐四年(1244)秋,两浙转运判官章公大醇,厘正散失,修祀立案,重新胡公之祠,克履旧观。元朝中叶,有黄溍等诸乡贤,汇祭赋诗,传为盛事。清雍正年间奉宪敕修墓地。嘉庆元年(1796),僧人顶明上人在广福院旧址叠石运木,胼胝提具,创为指云寺。光绪二年(1876),乡贤应宝时寻得胡公墓地,次年胡库裔孙集资重修坟茔,并以“前江苏按察使应宝时”衔新勒“宋知杭州府加兵部侍郎永康胡库胡则之墓”墓碑。光绪八年(1882),于墓东数十步地重建家庙,坐西朝东,计后进5间,连南北6小间。中进大殿3间,连南厂北舍披接。前进3大间。中进供胡公神像,龙亭为湖州太守所建,板联均诸名公所撰。民国五年(1916),浙江督军、省长、乡贤吕公望再次倡促库川族会重修,并专撰《重修龙井源序》。
  解放后,朱德与寺僧慧森相交,曾多次上老龙井品茶会友。文化大革命中,碑亭被拆,坟墓被扒,墓碑和坟面石雕被挪作他用,胡公庙成了断墙残壁,满目荒芜。
  近年来,省政府有关部门在老龙井改建中于原土封墓址重建胡公墓,以青石围砌坟周,前立“宋兵部侍郎胡则墓”碑。于原胡公庙址新建胡公亭,书法家刘江篆额,左右柱刻毛泽东主席对胡则的评语: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亭中树胡则像碑,正面线刻胡则像,阴刻重建碑铭。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处富有现实政治意义的历史景点。
  由于胡公的清誉政绩,加上关于他的种种神异传说,后世胡公成为民间崇拜的神灵,除了老龙井胡公庙,在胡公故乡永康还有多处祠堂家庙,其中主要有:
  方岩赫灵庙。在永康方岩胡则读书处,当地胡姓即在其逝世后建庙祭奠。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方腊起义军占领浙中,相传在永康方岩山时,方腊夜梦胡则紫袍金带手持赤帜现于空中,不久,方腊即被官军剿灭。朝廷闻之,褒奖有加,封胡则为“显应侯”,为建“显应庙”祀奉,其坟赐封为“显应墓”。其后数见灵异,多次加封,闻名遐迩。绍兴二十二年(1152)敕赐“赫灵”庙额后,建赫灵庙。其后香火不绝。清顺治、康熙、乾隆年间曾3次修葺。嘉庆十五年(1810),换栋易梁,重加黝垩。道光二十七年(1847)再次重修。二十九年(1849)九月初四,寺庙及僧房被火焚毁,全县十乡捐资重造。解放后,方岩寺院一度被捣毁,仅剩后洞一胡公坐像。改革开放后,1980年政府恢复传统胡公庙会活动,建立方岩风景管理处,筹资重建方岩,发展旅游业。如今方岩寺庙分两部分,一为佛教寺院,一为胡公祠,规模超前。
  寿山胡公家庙。系库川胡氏上祖产业。五峰之一的固厚峰下有2个自然岩洞,俗称里洞和外洞。里洞为应程卢三宅学会产业,外洞为胡姓产业。南宋间,朱熹、陈亮、吕祖谦讲学该地。外洞摩崖上有朱熹朱书“兜率台”3个大字。郡守命吕瑷创“五峰书院”于里洞,以纪念朱、陈、吕等先贤。胡则死后,族众在外洞塑像并立胡氏各派始祖神主,称胡公家庙。明嘉靖初庙废,三十七年(1558)官卖以充军饷。隆庆四年(1570),胡氏后人准以银190两赎回,至万历三十六年(1608)仍即洞建祠奉祀。此后,又几经兴废。清康熙二十二年(1863),族孙惟圣又重建祠于洞中,寻又圯。迨民国二十三年(1934),为开发方岩景区,县长罗骏超晓谕胡姓新建兜率台。次年,库川前巷胡氏合力在洞内设胡公神龛、神像、全座像。后设附主神龛3间,像两旁设房8间。洞前建台1座,计3层,下层5楹,上、中两层各3楹,高3.7丈,宽7.2丈。二十六年(1937),台成。适逢杭州沦陷,省府迁来方岩。该楼为省财政厅租为办公用房,出资于中层3间两边各增1间房子,上层安装遮帘玻璃,号曰“重楼”。省政府主席黄绍竑题匾曰“春帆楼”,并撰写多幅长联。重楼之前,丘壑映绿,古树笼烟,鸟啼泉鸣,空谷回音,对峙五峰,青紫无言,引人遐想。楼下山脚有“上马石”,顶尖旁削,缝裂为三,故又俗称“试剑石”。解放后,祠被收为国有,划归方岩景区,现为五峰招待所。
  永康县城北镇殿。坐落在永康邑城上街西侧(今永康二中大门口里侧一带),是胡则死后族人在城内胡氏故居旧址修建的一座家庙,有寺僧住持,并建有“北镇八朝请会产”。清同治壬戌(1862)战火中被夷为平地。越数载,邑城渐复,胡氏乃就庙址重葺大殿,至庚午(1870)建龙山总祠时,定于祠工之余建成此庙。癸酉(1873)冬动工,大殿前隆起5楹,翼以两厢,各楼其上,甲戌(1874)秋竣工。当时庙与西街试院邻近,遇岁科县试,庙作为士子栖止之所。民国初,西街试院创办为永康初级中学,嗣后随着学校的拓展,此祠成了校舍的一部分。50年代,永康中学扩建新校舍时拆除。
胡公陵园。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永康市政府重开方岩,恢复胡公庙会活动,胡公裔孙欢呼雀跃,遂有寻觅显祖灵骸归葬故里之议。1992年,胡库下村村委顺应群众呼声,决定筹资20万,在村南黄山端上丘建设胡公陵园。在胡观成等二赴杭州踏勘寻觅、联络沟通之后,于5月3日,村委派8人组成的奉灵工作组赴杭,在在杭裔孙胡绍恩的安排和当地群众的配合下,顺利地找回了墓碑和坟面石雕,起出显祖和陈氏遗骸。护送灵骸的专车驶抵胡库时,全体裔孙毕恭毕敬,焚香燃烛,夹道迎接。5月24日举行了隆重的奉灵安葬仪式。
  胡公陵园占地20亩,呈长方形,坐北朝南,面对方岩狮峰。陵园分两部分。左边是园区,以规模宏伟的怀忠阁为主体,配以广场、水塘、亭榭。右边是陵区,建胡公及其父胡承师两座坟墓。陵园四面遍植树木花草。怀忠阁矗立在三级台基上,为单层重檐歇山顶建筑,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阁正中端坐着香樟雕成的巨大胡公塑像。阁前是开阔的广场,广场前为一长生塘。塘右一排九间留芳亭,塘左是六角“铭德亭”。陵墓仿杭州西湖岳坟规式,筑直径5米的圆形条石墓墙,墓顶栽蓠蓠青草。墓周砌以石雕栏杆。陵地分三级,胡公墓坐中一级,后一级是胡承师墓,式样一致,规制略小,前一级为方形拜坛。胡公墓前有一对石狮,两边各立范仲淹撰的墓志铭和察胡使郎文碑亭。胡承师墓两边各立胡承师墓志铭和迁葬碑文。拜坛的右前方建六角“望贤亭”。
  陵园落成后,每逢农历八月十三胡公诞日,全市旧10乡47都72个“老爷”、150多班“罗汉”,都要前来参拜献艺,热闹非常。东阳、义乌、缙纭、武义甚至台州、温州、丽水的香客,在八九月方岩香期期间,来陵园瞻仰者络绎不断。也许是显祖显灵,陵园东大门内侧一株已枯死多年的香樟,在胡公陵园建成后,居然抽出新芽,枝繁叶茂。
                           三
  胡公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当地民间千百年来以祭奠胡公为核心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也长盛不衰,形成了独特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胡公庙会”。
  胡则奋由一第,逮事三朝,十握州符,六持使节,选曹计省,历践要途,凡47年,晚以从宦,全身而退。有德于民,有功于国。明道初,江南大旱,饥民遍野,胡则及时上疏,诏令永远免除衢婺两州的身丁钱,一直为人民大众所敬颂。胡则逝世后,人民感其恩泽,在其方岩旧读书处供像,“庙而食之,殁有灵焉”。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方腊在清溪起义,突袭永康,“保险方岩,弄兵逾月”,官军久攻不下。相传,起义军首领夜梦胡公饮马于山岩水池,而这水池之水实乃义军赖以据守以济朝夕的活命之水,次日天亮前往一看,水池已涸,义军因此惊骇大乱,官兵一临,即日溃散。“由是邦人事公有加。他日若水若旱,若疠若疫,有求必应,有祷即验,迹实表表,满人耳目。”廉访使王导上报朝廷,“封顺佑侯”。“继而合邑之士,状于有司”,“威赫显灵,昭于朝庭”,自宣和至南宋淳祐,屡加敕封:绍兴二十二年(1152)敕赐“赫灵”庙额。绍熙三年(1192)敕封“嘉应侯”。嘉泰三年(1203)敕加“福泽侯”。嘉定三年(1203)又敕加“显灵侯”。淳祐六年(1246)敕进爵为公,更号“显应”,寻加“正惠”。宝祐初(1253)再加“忠佑”,明太祖朱元璋敕封胡则为“显应正惠忠佑福德齐天大帝”,群众即称“胡公大帝”,形成独特的已延续千年的胡公庙会活动。
  一是立庙奉祀。胡则死后,人们先在方岩胡则读书处立像膜拜。绍兴间敕赐“赫灵”庙额,遂构崇祠于广慈寺前厅,红脸胡公像的香火遂盛过庙中的诸尊菩萨。农历八九月间,一年一度上方岩拜胡公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八月初一赶头香”是虔诚的信奉者所追求的首要目标。这一天,库川大宗管事要早早赶到方岩开天门,让第一批香客进殿祭拜。自南宋迄今,浙东数州道俗士女,水陆跋涉而来,“献牢醴虔诚跽拜者,岁逮秋成,肩摩趾错,无日以休。”衢婺两州以及台绍处温“农人咸以望岁者望于公。村墟里社,必为祈报之所,胡公庙布满于浙中、浙东、浙南几个郡邑,不啻数十百区。”1992年,胡库下村去杭州龙井移归胡公骨殖,在村南黄山端上丘修建了“胡公陵园”,同时于画眉岩修建了胡公家庙。此后,人们到过方岩,必再到胡库瞻拜。
  二是以“迎案”为主体的胡公庙会(俗称方岩庙会)。随着胡公被逐步神化,奉祀活动的规模和范围日益扩大,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从单纯上方岩敬胡公凭吊先贤,逐渐发展为祷神祈福和联亲会友、遣兴自娱,终于形成了以奉祀胡公相号召的,有大半个浙江逾数十万、上百万群众参与的,约定俗成千年不衰的胡公庙会活动。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开始,中经八月十三(胡公生日)、九月重阳两大高潮,至九月十五日结束,会期长达一个半月。所谓‘‘迎案”,就是一队队人簇拥着一尊由人背着的胡公神龛(俗称“老胡爷”),按固定的路线巡游,接受人们的祭拜,进行武术和歌舞表演。“迎案”有专门的里社组织,一般以一都或数保为单位,供奉一尊胡公神龛。各村轮流,一年一换。永康旧时10乡47都,据说有72个“老胡爷”,如“上六保”、“下六保”、“十八保”、“后塘案”、“横洋案”、“金畈案”、“柏岩案”、“武平案”等等。
  “迎案”队伍由胡公神龛及其卤簿、仪仗“技击揭旗”的“罗汉班”、“衣彩吹唱”的歌舞班三大块组成,总人数大多在两百以上。罗汉班是“迎案”的主角,少则四五十人,多则百余人。其基本构成:头旗(俗称蜈蚣旗)16面以上,大刀4把,铁锸4把,滚叉4把,盾牌4面,哨棒6根以上,另外还有双剑、双锏、双刀和罗汉孙(化妆成戏剧人物的孩子)等。歌舞班组成比较自由,可以从本村实际出发确定节目。常见的有“十八蝴蝶”“十八狐狸”“三十六行”、九串珠、打莲花、踩高跷、跑旱船、哑口、背疯、台阁、旋车等。
  各地迎案的日期和上方岩山的时间都是固定的,不能擅自更改,以免倚多倚少,发生不必要的纠纷。最多的一天为农历八月十三,据说有72支;其次为九月重阳,约有50来支;其他日子平均10支左右。1994年八月十三日那天,到过胡库的罗汉班有155支。
  “迎案”的过程包括:
  开殿门 各支罗汉班齐集头年胡公神龛驻在地胡公庙前,放铁铳三响,打开庙门后将猪头等祭品供奉胡公案前。
  祭 插 次日上午村民和迎案队伍在胡公庙前举行隆重的祭插仪式,礼成后由罗汉班和歌舞班进行武术和歌舞表演。这实际是“迎案”前的一次彩排。
  演胡公戏 从开殿门当晚开始连演两天三夜。第一夜先请胡公神位置于戏台前,然后演《天官赐福》、《魁星点状元》之类的吉庆戏。次日下午和晚上演“胡公戏”,剧目其实与胡公无关。第三个昼夜演“还愿戏”,凡许过愿的都要在夜戏开锣前把三牲祭品供到戏台上。
  游 案 正式“迎案”前一两天举行。“迎案”队伍从本村出发到邻近村镇游行表演。“游案”即是拉练性质的动态演变,又有检阅队伍、答谢上下三处支持关心的意思。
  迎 案 这是活动的高潮。全体参加者头天晚上沐浴洁身,禁房事。三更起床准备点心(粽子、麦饼等),进行化妆,五更集合会齐,放铁铳三响后出发,前往方岩朝拜胡公,途经胡库及方岩山脚的橙麓等村,要选择晒场等空旷平整的地方进行“打罗汉”和表演。
  换香火 “迎案”队伍抵达方岩山顶的胡公庙后放铳三响,把胡公神龛置于殿前,然后从前殿到后殿顺向反向各跑三圈,“跳罗汉”。同时由队中的巫公跳上胡公殿前的大香炉掏一把滚烫的香灰放进胡公神龛前的小香炉里。然后迎案队伍沿原路返回。
  归殿门把胡公神龛送往下一年度轮坐的保(村)胡公庙,在鞭炮锣鼓声中关上庙门。“迎案”至此结束。
  为了准备游案,大凡夏收后各个罗汉班即着手组织进行夜练,前后化一两个月时间。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拳脚棍棒,刀枪对打,以及起叉、空翻、扑虎等功夫。
  迎案活动,不但宣扬胡公的业绩,使胡公文化活动保持千年不衰,而且促进了习武强身意识,推动了农村武术运动,涌现了一代代武术高手,增强人民体质和民族素质,在抵御外敌和建设中发挥了作用。
  三是以胡公庙会带动商业、旅游服务业的发展。虽然初期的胡公庙会几乎不包含任何商业因素,但是,一年几万十几万至今逾百万游客涌到方岩,自然给方岩和永康提供了很大的商机。古时自橙麓至岩下街到天街,岩上岩下店铺林立,旅社(俗称歇客店)连栋,方岩道上“祈赛者益踵相接,帜仗蔽道”,一片繁荣景象。参加庙会的人消耗大量祭礼用品和采购方岩纪念品,促进了方岩周围村庄家庭作坊祭祀用品和儿童玩具等小商品生产的蓬勃发展,造就了一批信息灵活、有市场经营头脑的工贸人才。解放后,胡公庙会被一度禁绝。方岩山下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萧条,所谓“食胡公、用胡公,没了胡公定荡空”,深刻生动地道出了胡公庙会活动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改革开放后,重建了胡公殿,恢复了胡公庙会活动。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参考书目
[宋]范仲淹:《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范文正公集》,四部丛刊本。
[清]汪孟 :《龙井闻见录》,清光绪十年钱塘嘉惠堂丁氏刊本。
新修《永康县志·人物传》,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新编《库川胡氏宗谱》(内部刊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投稿】【续投】【删/改】【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打印】【 繁体】【投稿】【续投】【/】【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首 页 - 网站介绍 - 站点动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07 http://www.hszq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080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028号 TIME 0.10148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