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寻根系统 | 纪念馆
 
 
小溪,童话世界里的仙居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10-04-03 16:25:12 ]
湖北省恩施市盛家坝乡小溪胡家大院

小溪,童话世界里的仙居
http://www.enshi.cn/20090210/ca157100.htm

记者 岳琴 通讯员 谭庆虎 刘清华 赵明权

从恩施城乘车向芭蕉乡方向行驶,进入盛家坝乡境内,穿过桅杆堡乡集场,罗家塘右边一条机耕道就通往小溪。车在机耕道上颠簸前行,翻过一道山垭,眺望前方,群山嵯峨,那山谷底就分布着小溪胡家大院吊脚楼群。

第一次去小溪是今年早春时节,在罗家塘下车后,搭乘从桅杆堡乡集场归来的小溪一位村民的三轮车,在陡峻的机耕道上行驶,俯视谷底,好生害怕。七弯八拐渐近谷底时,眼前豁然开朗,几处开阔的坪坝上,林木掩映着成片的吊脚楼,从林里、瓦隙间升起几缕炊烟,宽阔的小溪河蜿蜒流过,田园、村舍、清溪———多么曼妙的小村庄呵!车行至河边,就是机耕路的尽头,热心的三轮车主急急地大声招呼刹在河坎上的一辆面包车,让顺带捎我过河。没看见桥梁,从哪里过河呢?迷惑间,面包车已下到小溪河,呵,原来这过河公路就在浅浅的清溪中。两次涉水而过,便到了小溪上坝。

那一日,小溪好热闹,前来考察的专家学者们逐户走访调查,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的几十名师生,坐在组长田昌龙家的场坝里专心致志地写生,还有几辆大巴车载着慕名前来踏青的游客进进出出。

小溪进入公众的视野,缘于一次偶然。2007年1月,这里的两栋吊脚楼不幸发生火灾,盛家坝乡党委书记徐清华带着乡里的干部们奔赴救火,行至半山腰,看到这片吊脚楼群何其壮观,于是特别要求村支部书记聂杰尽力保护这片吊脚楼群。2008年8月,小溪迎来了山外的第一批客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恩施市政府文物普查工作队。这片吊脚楼群是否有价值?该怎样保护?带着这些疑问,乡党委书记徐清华建议普查工作队进一步考察小溪,以做出明确的保护规划。于是,同年9月底,小溪迎来了山外的第二批客人——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邓辉、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职院的教授、恩施市的文博民俗专家们,这次考察后,乡党委、政府形成一份正式的调查报告上报给市政府,引起了重视。今年小溪已被纳入全市的新农村建设重点,由恩施职院巴文化研究所、三峡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制定的《恩施市盛家坝乡小溪胡家大院保护与开发规划》正式出笼。


胡家大院子 何顺严 摄


胡家大院一角 谭远斌 摄


落脚朝门上的鱼雕饰 刘清华 摄


清雅山水 仙侣楼居

“温驯的小河谷地,是人类生活的风水宝地。”(张良皋《匠学七说》)来小溪就有这种贴切的感受。小溪山高溪深,河谷两岸高山耸峙,林木葱茏,溪水清澈,蜿蜒缓流,常年不涸。小溪自然村由上坝、中坝、下坝三个大院落及河沙坝、梁子上、下河、茶园堡、三丘田等三五户小院组成,在溪沟蜿蜒约4公里的区间里,一线串珠般自然形成6个大小不等的坪坝,被开垦成百亩良田。小溪是地名,也是溪沟名,发源于上游白果坝乡金龙坝境内,属马水河流域,通过唐崖河流入乌江。

上坝、中坝、下坝是集中的院落群。中坝胡家大院是小溪的核心和灵魂,有木构建筑15栋近30户。小溪90%以上的村民都姓胡,共有胡姓100余户400余人,少数异姓也多与胡家是姻亲关系。“人大分家,树大分丫”,上坝、下坝等地的人家都是从中坝胡家大院分离出去的。中坝胡家大院又叫小溪朝门,或落脚朝门。整个朝门建筑的风格为“八字形”,门前十多步石梯使这一建筑高高矗起,大门保存较为完整,光滑的石梯和圆润的条石门槛显示出这栋建筑的古老。门体上方原有匾额,挑檐有斗拱,左上方有雕饰精致、栩栩如生的木鱼衬托着前伸的挑枋,以承接瓦檐。居住在这里的胡姓主人们介绍,这里左右对称原雕有一对木凤凰和一对木鱼,现在就剩下这一处木雕鱼图案。用鱼作装饰来衬映建筑用意为何,后人们不得而知。大院子原有三进,现仅存朝门和堂屋。跨进朝门,主体建筑只剩下部分残存,内里依稀可辨三进门楼的轮廓,有石块铺陈的三处天井,院内右侧一栋转角吊脚楼保存有一间火铺,火塘、壁柜、住房等布局完整。朝门前十多米的下方有废弃的水碾,人们曾经从小溪上游数百米处拦河引水下来,靠水的动力在这里榨油。

朝门建筑建于何时?得从胡氏的由来说起,村民胡志宽告诉我们,小溪胡家共同的祖先是胡枝砚。胡枝砚,湖南芷江人,跟老大胡枝秀、老三胡枝英弟兄三个躲兵来到盛家坝,胡枝砚落户小溪,胡枝秀落户石门坝,胡枝英落户秀溪塘。小溪胡家发展到第三代时,秀才胡永连主持建造了中坝胡家大院,今天尚存的朝门建筑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大院子的其他吊脚楼建筑大多是解放后修建。从胡枝砚到胡志宽已是第九辈人了。胡枝砚的坟地,一个长满荒草的土丘,静默在大院子旁边。曾经来小溪开辟家园的时候,这个土丘的主人哪里预见得到今日的小溪已被人们视作深山中的一颗明珠。

上坝靠山面溪,吊脚楼整齐地排成三行,有木构建筑12栋20余户。自从外面的客人开始陆续拜访小溪,热情好客的组长田昌龙家的客人便络绎不绝,他所居住的吊脚楼被前来考察的专家学者们认为是最标准的“撮箕口”。从前,上坝只有两排吊脚楼,就在靠溪边的一排当中,有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一栋4层吊脚楼,并排共有七间,第二层安有滴水檐,可惜80年代胡家弟兄分家,吊脚楼被拆除。站在田昌龙家的场坝里,眺望4层吊脚楼的旧址,怎么也想象不出这栋4层吊脚楼的气势和精美。武陵山区吊脚楼遍布,可从没听说过有4层吊脚楼,那真是小溪胡家的一个经典智慧之作!今天要是存在,小溪的魅力必将胜出所有武陵地区的古村寨。正惋惜间,就听到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那4层吊脚楼的主人现居住于盛家坝集镇,小溪的有识之士们打算原样恢复这栋吊脚楼。

从上坝到中坝再到下坝,穿过田间小道,溪沟众多,沟上清一色的一根或两根粗木做桥,涓涓细流从高处汇入小溪河。徒步过小溪河更是乐趣无穷,踩着河中大大小小的石跳礅,看脚下缓缓的水流,让人舍不得离去,同行有人就说:“这河里肯定没得鱼,水至清则无鱼嘛。”

下坝是一片更为开阔的坪坝,一处宽阔的河湾,长年被水流冲积成天然滩涂,在这里休闲纳凉,那真是惬意无比。下坝共有木构建筑6栋10余户。其中一栋撮箕口的吊脚楼,堂屋正中家神下有神龛神柜,另一栋吊脚楼两边的厢房长达50多米,左右分别有两栋并联,犹如街道,这在吊脚楼当中也极为少见。

侗寨风俗 和谐人文

著名建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良皋先生曾说:“武陵山区的清溪幽壑之奥,丛林密之间,掩映土家吊脚楼,不时隐现层轩曲槛、翼角山花,处处展示深厚的巴文化积淀,令人感到仿佛进入童话世界……仙侣楼居,魅力无穷。”(《老房子·土家吊脚楼》张良皋序)小溪的田园风光和吊脚楼群,仿佛就是童话世界里的仙侣楼居,这里的仙侣楼居又有诸多特别之处。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邓辉在考察后认为,双吊、单吊、一字形建筑的一头单吊等情形,在小溪吊脚楼群当中都可以见到,互为依连又独立居住,是这里建筑的特点。小溪中坝的10多栋建筑,或高或低,或用吊脚,都是随意而为,并没有整体的规划,但是在这些房屋间,都有小巷互通,可以从多个方向进入不同的建筑中。恩施境内的吊脚楼多是单个建筑,像这样的组合式建筑群落,而且相互连通、家家户户前后左右都可抵达的现象较为少见。上坝的一组建筑本是数户,但建筑时连成一长条,风格相同,互为依存,总长70多米。邓辉认为,这种集中式的群体居住特点,颇与侗族地区的居住风俗近似,建筑风格相似,人文习俗也有近似之处。

而透过建筑互连与互通的特点,又可以看到这里居民的融洽与和谐。采访中,胡姓村民们说,中坝大院子的中堂是这里的公共用房,哪家有红白喜事,都可以使用,这就是融洽与和谐的具体体现。专家们深入考察后认为,小溪建筑群与土家族建筑有所不同,从历史渊源来看,其具有侗族群居与建筑的风格特点。此外,这里带有地域特色的风俗习惯,也是其他地方难以见到的,比如,过去姑娘出嫁,男方要自带被子接亲。小溪人们的居住习惯与生活特点,具有侗族的风俗习惯特点。

小溪还曾是古盐道必经之处,这条古盐道南连咸丰,通往贵州、湖南,北经利川通向云阳和巫山。胡家后人们说,中坝胡家大院后数百米处,是店子湾遗址,就是当年接待盐道上往来客商的客栈,这里过去还开有染坊。武汉市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邓辉认为,小溪的种种历史遗迹表明,在逝去的年代里,小溪人曾经有过一个高度发达的小流域文明。高度发达首先表现为小溪人对环境的适应和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大自然友好相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却不破坏,真正达到了“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高度发达的另一方面,是对社会的适应和对社会资源的利用。胡枝砚背井离乡来到小溪,不仅扎下根来,还茁壮繁育了一个繁荣的胡氏家族,仅第三代,胡永连就成为秀才,成功跻身当地士绅阶层。古盐道上的小溪客栈,也是小溪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又一例证;高度发达的第三个方面,是社区内部组织和整合的完善。小溪有特别完善的内部道路网络,不仅大小院落间路桥完备,同一院落中的通道更加精致,中坝大院子的堂屋是大家都能使用的公共财产。胡氏还修有族谱,张扬进山公公的传说,不仅团结小溪胡氏,还将石门坝等地胡氏连为一体。

保护利用 持续发展

小溪吊脚楼群保存完好,但保存完好只是相对于损毁严重的普遍现象而言。今天的小溪,传统面貌正在改变,古盐道、盐道客栈已经废弃,河上曾经的木桥、4层吊脚楼、水碾作坊、染坊、铁匠铺以及户户都有的火铺等设施都已消失。因此,保护与利用,是摆在当地政府与小溪人面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传统的农耕生产早已阻挡了小溪人致富的脚步,前些年,贫穷的村民在村里和乡政府的带领下发展种茶,遍布河谷的茶园给小溪人带来了实惠,也为小溪增添了新的风景。没有加工场地、设施和技术,小溪人就把采摘的茶叶卖往邻近的芭蕉侗族乡。

而如今最令小溪人兴奋的是乡政府、市政府对小溪的重视,《恩施市盛家坝乡小溪胡家大院保护与开发规划》的出笼,已经让小溪人眉开眼笑地看到了希望。乡政府将按照《保护与开发规划》逐步实施,乡党委书记徐清华告诉记者,小溪首先是保护,保护吊脚楼群、遗址、遗迹遗物、生产生活习俗、生态等,将几栋新建楼房改造成吊脚楼,其次要解决道路问题,把机耕路改造成柏油路,架桥连通柏油路与中坝、上坝。但要使小溪具有旅游价值,必然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记者在规划书上看到,对小溪的开发进行了功能分区:小溪上游3公里处的牛鼻子峡为峡谷风光探险区,上坝为峡谷风光探险服务区,中坝大院子为文化展示区,下坝河对门为文化表演区,下坝小河为农耕文化体验区,下游马鹿河大桥至下河口为峡谷平湖漫游区。

金秋时节再去小溪,时隔半年已大有不同,各家各户吊脚楼屋脊和檐口重新整修过,一样的木材和设计。中坝下水管道已开始施工,上坝组长田昌龙家的两层场坝早已铺好石板,撮箕口的吊脚楼显得更加整洁靓丽。周围好几栋吊脚楼的场坝也都铺好石板,有的院落正在施工,排水道、户间路也正在铺筑,村民们忙不迭地抬石块、和砂浆,热情高涨,笑眯眯地与客人搭讪:“是来我们小溪旅游的啊?”还不问自答地对客人们炫耀:“政府要把我们小溪搞好,我们高兴啊!”

在积极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大环境下,小溪的保护和开发正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古朴的小溪一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见习编辑:石头)

(岳琴 谭庆虎 刘清华 赵明权 恩施日报)
】【打印】【 繁体】【投稿】【续投】【/】【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首 页 - 网站介绍 - 站点动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07 http://www.hszq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080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028号 TIME 0.09946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