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寻根系统 | 纪念馆
 
 
明代兵部尚书胡世宁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10-09-11 14:59:04 ]
明代兵部尚书胡世宁
作者:徐守成     栏目:乡贤前修 2004年2期
http://was.hzlib.net:8087/was40/detail?record=132&channelid=37160

  贤臣不虚生,天为国家辅。
  世宁有武功,清节更可取。
  这是一首歌颂明嘉靖年间的兵部尚书胡世宁的诗。

  胡世宁(1469-1530),字永清,号静庵,谥端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先居横塘(今笕桥西北),后徙艮山门内。出身农村,少年时代一边劳动一边读书,兼织草履。幼有大志,敬慕民族英雄于谦,尝“数梦偕于少保(于谦)立朝,与议军国事。”

  成化二十二年(1486),十八岁的胡世宁,卖草履进入昌化县(今属浙江临安市),在李主事家见到一副堂联云:“子当承父业;臣必报君恩。”胡世宁认为不妥,应改为:“父业子当承;君恩臣必报。”李主事问为何要如此改,他回答说:“公压君父于臣子之下,公安心乎,故更之。”李主事听罢大为赞赏,不久后,“叩其家,赏若干金给之,而馆之于家。”是年,胡世宁参加昌化县试,获第一名,遂成昌化诸生。弘治五年(1492),举乡试第二。翌年(1493),二十五岁时,殿试传胪,为二甲第一名,进士及第。从此,走上了曲折的仕宦之途。弘治八年(1495),他被授为德安府(今山东德州)推官。德安府乃弘治皇帝的弟弟歧王的藩邸,歧王身为皇亲,骄横跋扈,鱼肉人民。胡世宁依法裁抑之。歧王责问胡世宁,他义正辞严地回答说:“此朝廷法,即殿下家法,敢不守?此朝廷民,即殿下千百年之国根本,敢不恤?”(《万历杭州府志》)歧王乃不得不收敛其淫威。

  正德三年(1508),胡世宁出为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穷山僻壤,系僮瑶少数民族聚居地。胡世宁推行民族团结、发展生产、安定边疆的政策。当地土官世袭,朝廷官吏不时向他们索贿,诸酋怨叛。胡世宁决心改革旧制,下令:土官生子即可报官,承袭者年十岁以上,每逢朔望,应携去拜见太守,学习为官之道。“父兄有故,按籍请官于朝。”土官大悦,也就不再有叛乱的事发生。他离开太平时,土人走送者达数万人。

  正德七年(1512),四十四岁的胡世宁,擢为江西按察副使。其时宁王宸濠拥兵自重,称霸一方,致使“南昌府地延烧万室,基地所便,悉归王府;债负所责,遍及闾阖;三司官多受钤束;问刑吏举奉成案。近者,买办行于处府,骚扰遍于穷乡。”(《西湖游览志余》)胡世宁为民请命,向正德皇帝上疏,称:“宁府威日张,不逞之徒,群聚而导以非法,上下诸司承奉太过,数假火灾,夺民廛地,采办扰旁郡,蹂籍偏穷乡。”“臣下畏祸,多怀二心,礼乐刑政,渐不自朝廷出矣。”“请于都御史俞谏、任汉中专委一人,或别送公忠大臣镇抚,”“以清乱源,销意外变。”

  宸濠听说此事,勃发大怒,向钱宁等一批权幸之臣行贿,诬胡世宁妄奏,右都御史李士实、左都御史石玠,亦宁王党羽,上言“世宁狂率,当治。”皇帝听信谗言,正德十年(1515),胡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拟先返乡。宸濠又诬世宁逃跑,朝廷即命浙江巡按潘鹏把他执送江西。世宁亡命抵达京师,自投锦衣狱。在狱中他犹三次上书,言宸濠逆状。在京囚系一年多,谪戍沈阳,在冰天雪地里受尽了苦难。

  正德十四年(1519),宸濠果然谋反。先时余姚人孙燧以都御史巡抚江西,被宁王所执,不屈而死。后来王阳明又以都御史巡抚江西,闻宸濠反,领军急趋吉安,传檄暴宸濠罪,并征湖广、南赣兵三十万,直捣南昌。宸濠率领的叛军攻安庆不下,听说南昌被攻破,自安庆引兵还救,在船上被活捉。

  正德十五年(1520),五十二岁的胡世宁复起为湖广按察使,不久擢为佥都御史巡抚四川。正德十六年(1521),胡世宁在京师任左都御史时,其属下唐凤仪外放浙江按察使,临行前向恩师告别,并询及他在杭故居,打算为他建牌坊,以示荣耀。胡语重心长地说,我家住杭州升平巷,紧挨着褚家堂(塘),是唐代名相褚遂良的故里。褚一生为官清廉,不尚浮华,我一生以他为师表。在同一巷中,还有两人,一为王錡,历任御史、佥事,清介绝俗。一为项麟,历官司务员外、郎中、文学孝廉,亦冠绝一时。如认为可以,不妨将升平巷改名为忠清里(巷),在巷口刻上他们的名字,以激励后人。唐凤仪到达杭州后,见升平巷胡世宁的住宅只有平房三间,因年久失修,已经油漆斑驳,颓墙危瓦。可见老师的确为官清廉,为国为民而不顾家。他按胡世宁的意思,改升平巷为忠清巷,在巷口树立了一块石碑,刻上褚遂良、王錡和项麟三人的名字和事迹。嘉靖二十六年(1547),布政使李默又将胡世宁的名字刻上。这条忠清巷,今天已经旧貌换新颜,已成为一条宽阔的新华路。

  嘉靖元年(1522),胡世宁为吏部侍郎,朝廷拟为加俸,他竭力推辞,说:“国家常赋有限,经费无穷。……如臣升俸一级,每月多支十三石,可养穷边战士一十三人,一年则多支一百五十六石。”(《万历杭州府志》)表示不愿接受。嘉靖七年(1528),兵部王时中罢,以胡世宁代,加太子太保。他再三推辞不得,于是陈兵政十事:定武略、崇宪职、重将权、增武备、更赏罚、驭土夷、足边储、绳弊源、正谬误、惜人才。为当时富国强兵应行之事。他居兵部三月,再求去,不许,又上备边三事。在这一段时期内,北方边境保持安宁,他所提出的备边之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嘉靖八年(1529),胡世宁因与权臣张璁、桂萼不合,称病辞官。致仕还乡时,嘉靖皇帝封赐甚厚,他都竭力推辞,但以故乡连年受灾,请求酌减仁和县税赋。翌年(1530)九月薨,享年六十有二。皇帝为辍朝,赐谥端敏,册赠少保,敕有司营葬。
  胡世宁墓原在杭州五雲山排山坞,今已不存。杭州机场路弄口梅家曲西南有“池塘庙”村,原有“永惠祠”,祀明代浙江巡抚监察御史庞公尚鹏和兵部尚书谥端敏胡公世宁,民间俗称“祠堂庙”,后讹为池塘庙。今庙已不存,只保留一个村名。

  明代兵部尚书胡世宁,刚直不阿,忠正清廉,其造福于民的高尚品格,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




南山 2010-09-04 12:26
胡世宁(1469—1530年),字永清,仁和人。明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任南京刑部主事,上书极言时政缺失。再迁郎中,与李承勋、魏校、余佑称南都四君子。后迁江西副使,疏论宁王宸濠反状,系锦衣狱,减死戍辽东。嘉靖中,拜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陈兵政十事,又上备边三事。后以疾乞归,卒谥端敏。胡世宁为官清廉,疾恶如仇,为时人称道。著有《胡端敏奏议》等。

明代有个很有学问的老先生叫冯梦龙,对一套古书《智囊》进行了一定的增补和点评,全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智囊故事1200余则,下面这则故事就与胡世宁有关:

【原文】少保胡世宁,仁和人。为左都御史,掌院事。时当考察,执政请禁私谒。公言:“臣官以察为名。人非接其貌、听其言,无以察其心之邪正、才之短长。若屏绝士夫,徒按考语,则毁誉失真。而求激扬之,难当矣。”上是其言,不禁。[冯述评]公孙弘曲学阿世,然犹能开东阁以招贤人;今世密于防奸而疏于求贤,故临事遂有乏才之叹。【译文】明孝宗时,少保(官名,三孤之一。三孤是少师、少傅、少保)胡世宁(仁和人,字永清,历任南京刑部主事、兵部尚书)担任左都御史(都察院的首长,专门纠核百官,辨明冤枉)负责掌管都核院的事,当时正要考核执政的官员。有人请孝宗下令禁止百官私自拜访都御史。胡少保于是禀告孝宗说:“为臣的职责是负责考察官员。要去了解一个人,如果不去观察他的外貌、聆听他的言谈,面对面接触他,就没有办法知道他心地是否正直、才能是否出众。假使拒绝见人,只按照别人的评语来作判断,那么毁誉就失去真实性。想要适当地激励选拔人才是很难办到。”孝宗同意他的奏言,于是没有实施该项禁令。

网上还查到这样一件事:
弘正年间,胡世宁有军事才能,出任江西按察,当时江西盗匪四起, 手下诸将商议如何剿匪,有位军官入府求见胡世宁,碰巧胡世宁出城,只见 到幼子胡继,胡继说:"我见那些兵士们个个散漫,不懂战阵,身为带兵的 将领,你怎么有脸见我父亲[语便奇] "军官连忙跪下请教,胡继于是为他 详细说明兵法中进退攻守的战略,三天后胡世宁回来,检阅部队,觉得非常 讶异,认为凭手下将领的能力,绝对没有如此的成果,于是将领据实禀告. 由于胡继从小不喜欢读书,因此胡世宁并不特别宠爱胡继,这时才惑叹地说: "这孩子有如此的天份我竟然不知道."从此,每次剿匪都征询胡继的意见, 胡世宁自己只能十不失三,胡继却能十不失一.有一次,胡世宁想上书奏请 皇帝依国法制裁宁王,胡继跪地请求胡世宁三思, "上书必会祸及身家. 说: " 胡世宁不听,果然下狱,胡继因思念父亲,不久病死,众人都伤心不已,唯 有胡世宁的母亲没有流泪,说,"这孩子若活着,只怕将来会成为叛贼,那么胡氏一门才会真的万劫不复."(这老太太说的话大有见解。没有是非观念,如何能成忠臣。这段话明史没有记载)


明史 卷一百九十九 列传第八十七 胡世宁(子纯)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籓,从官骄,世宁裁之。他日复请湖田,持不可。迁南京刑部主事。应诏陈边备十策,复上书极言时政阙失。时孝宗已不豫,犹颔之。再迁郎中。与李承勋、魏校、余祐善,时称“南都四君子”。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濬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思明叛族黄文昌四世杀知府,占三州二十七村。副总兵康泰偕世宁入思明,执其兄弟三人。而泰畏文昌夜遁,委世宁空城中,危甚。诸土酋德世宁,发兵援,乃得还。文昌惧,归所侵地,降。土官承袭,长吏率要贿不时奏,以故诸酋怨叛。世宁令:“生子即闻府。应世及者,年十岁以上,朔望谒府。父兄有故,按籍请官于朝。”土官大悦。

  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再知宝庆府。岷王及镇守中官王润皆严惮之。迁江西副使。与都御史俞谏画策擒盗,讨平王浩八。以暇城广昌、南丰、新城。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江西之盗,剿抚二说相持,臣愚以为无难决也。已抚者不诛,再叛者毋赦,初起者亟剿,如是而已。顾江西患非盗贼。宁府威日张,不逞之徒群聚而导以非法,上下诸司承奉太过。数假火灾夺民廛地,采办扰旁郡,蹂籍遍穷乡。臣恐良民不安,皆起为盗。臣下畏祸,多怀二心,礼乐刑政渐不自朝廷出矣。请于都御史俞谏、任汉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章下兵部。尚书陆完议,令谏往计贼情抚剿之宜,至所言违制扰民,疑出伪托,宜令王约束之。得旨报可。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章下都察院。右都御史李士实,宸濠党也,与左都御史石玠等上言,世宁狂率当治。命未下,宸濠奏复至,指世宁为妖言。乃命锦衣官校逮捕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杨一清复以危言动钱宁,乃谪戍沈阳。

  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道闻世宗即位,疏以司马光仁、明、武三言进,因荐魏校、何瑭、邵锐可讲官;林俊、杨一清、刘忠、林廷玉可辅弼;知府刘莅、徐钰先为谏官有直声,宜擢用。时韪其言。松潘所部熟番,将吏久不能制,率输货以假道。番杀官军,惮不敢诘。官军杀番,辄抵罪。世宁陈方略,请选将益兵,立赏罚格,严隐匿禁,修烽堠,时巡徼,以振军威,通道路。诏悉行之。又劾罢副总兵张杰、中官赵钦。甫两月,召为吏部右侍郎。未上,以父忧归。

  既免丧家居,朝廷方议“大礼”,异议者多得罪。世宁意是张璁等,疏乞早定追崇“大礼”。未上,语闻京师。既有议迁显陵祔天寿山者,世宁极言不可,乃并前疏上之。帝深嘉叹。无何,闻廷臣伏阙争,有杖死者,驰疏言:“臣向以仁、明、武三言进,然尤以仁为本。仁,生成之德;明,日月之临,皆不可一日无。武则雷霆之威,但可一震而已。今廷臣忤旨,陛下赫然示威,辱以箠楚,体羸弱者辄毙。传之天下,书之史册,谓鞭扑行殿陛,刑辱及士夫,非所以光圣德。新进一言偶合,后难保必当;旧德老成,一事偶忤,后未必皆非。望陛下以三无私之心,照临于上,无先存适莫于中。”帝虽不能从,亦不忤。寻召为兵部左侍郎。条戍边时所见险塞利害二十五事以上。又请善保圣躬,毋轻饵药物。献《大学·秦誓》章、《洪范》“惟辟威福”、《系辞·节》“初爻”讲义,并乞留中。给事中余经遂劾世宁启告密之渐。世宁乞罢,不许。“大礼”成,进秩一等。复陈用人二十事。工匠赵奎等五十四人以中官请,悉授职。世宁言赏过滥,不纳。屡疏引疾。改南京吏部,就迁工部尚书。已,复召为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辞宫衔,许之。
  世宁故方严。及掌宪,务持大体。条上宪纲十余条,末言:“近士习忌刻,一遭谗毁,则终身废弃。佥事彭祺发豪强罪,受谤夺官。诸如此者,宜许大臣申理。”帝采其言,惟祺报寝。执政请禁私谒,世宁曰:“臣官以察为名。人非接其貌,听其言,无由悉其才行。”帝以为然,遂弗禁。俄改刑部尚书。每重狱,别白为帝言之,帝辄感悟。中官刚聪诬漕卒掠御服,坐二千人,世宁劾其妄。已,聪情得抵罪,帝乃益信世宁。王琼修郤陈九畴,将致之死。以世宁救,得戍。

  兵部尚书王时中罢,以世宁代,加太子太保。再辞不得命,乃陈兵政十事,曰定武略、崇宪职、重将权、增武备、更赏罚、驭土夷、足边备、绝弊源、正谬误、惜人才。所言多破常格,帝优旨答之。土鲁番贡使乞归哈密城,易降人牙木兰。王琼上其事。世宁言:“先朝不惜弃大宁、交阯,何有于哈密。况初封忠顺为我外籓,而自罕慎以来三为土鲁番所执,遂狎与戎比,以疲我中国,耗财老师,戎得挟以邀索。臣以为此与国初所封元孽和顺、宁顺、安定三王等耳。安定在哈密内,近甘肃,今存亡不可知。我一切不问,独重哈密何也?宜专守河西,谢绝哈密。牙木兰本曲先卫人,反正归顺,非纳降比,彼安得索之?唐悉怛谋事可鉴也。”张璁等皆主琼议,格不用,独留牙木兰不遣。居兵部三月求去,帝不许,免朝参。世宁又上备边三事。固称疾笃,乃听乘传归,给廪隶如制。归数月,复起南京兵部尚书,固辞不拜。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承勋欲授陇胜官,复芒部故地,世宁言胜非陇氏子,芒氏不当复立。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萼议欲销兵,世宁力折之。昌化伯以他姓子冒封,下廷议。世宁言:“吾辈不得以厚赂故,诬朝廷”,萼为色变。萼方为吏部,而世宁引疾,言:“天变人穷,盗贼滋起,咎在吏、户、兵三部不得人。兵部尤重,请避贤路。”又以哈密议,语侵璁,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子纯、继。纯以父任知肇庆府,有才行。继幼不慧,不为世宁知。世宁在江西出讨贼,部将入见继。继为指阵法,进退离合甚详,凡三日。世宁归阅,大异之。知其故,叹曰:“吾有子不自识,何也?”自是击贼,辄令继从,与策方略。世宁十不失三,继十不失一。世宁方草疏论宸濠,继请曰:“是且重得祸。”世宁曰:“吾已许国,遑恤其他。”及世宁下狱,继念其父,病死。



】【打印】【 繁体】【投稿】【续投】【/】【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首 页 - 网站介绍 - 站点动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07 http://www.hszq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080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028号 TIME 0.1395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