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寻根系统 | 纪念馆
 
 
永修百石胡村小景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6-12-06 09:48:30 ]
逝去的岁月--永修百石胡村小景

摘自:http://www.zhhxzx.com/bbs/showbbs.asp?bd=103&id=400&totable=1
                 
    百石胡村历史悠久,景色宜人,南有护河长堤延向村北与大魏、荆湖堤相接,村东一片沃野,阡陌纵横,西濒泱泱潦水,环境如此优美,人们归集小景:
一、 桃花初汛
惊蜇过后,冬眠初醒,嫩芽露绿,桃李含苞,春风春雨,使凅池溢水,沟溪潺潺,蛙声遍畈,游鱼窜田,当此时也,惹动一群少年卷裤腿,赤脚丫,提兜网,背竹篓、握手电、掌鱼叉、捉游鱼、捕青蛙,满田满畈,明火可辨,使静静的田野呼喊欢笑,待至半夜,已是满载而归。现在沿东边山麓一条道托渠,将西山直流而下之水导入渠内,不受内涝,农作物更有保障,然春汛捕鱼则已成历史了。
二、 街市夜乘
  端午节一过,气候渐入炎暑,每当斜阳西坠,夜幕垂下,家家户户的门窗依然洞开,灯光璀璨,树影婆娑,屋檐下放竹床,槐树下摆铺板,劳动一天的人们晚饭后衔烟喝茶,或卧或蹲或坐,摇风动扇,悠然自得,其中有好热闹的人心不静。睡不着,过街串户,听人说东道西,谈古论今,有时琴声悠扬,有时笑声喧哗,叫卖声此起彼伏,糯米饭、油豆腐、清汤担儿铃铛响,直到梆儿敲过三更,人们才渐渐进入梦乡,现在虽然听不到叫卖声,然有的人家门前摆着电视机,荧光四溢,这一团那一簇,使夏乘更添情趣。
三、 桥衙唤渡
  胡氏居民散居在马口街之街前街后,从事工商行业,旧时街分上、下、横三条街,成丁字形,其中横街最为热闹,街口濒临潦河,清初横街口潦河上设有石桥与河西对岸牛行相连,据传光绪年间被洪水冲毁,但桥衙石级尚存,梅雨季节,河水上涨,沿堤岸帆船来往,点点白帆,艘艘归航,烟柳树下垂钓,沙滩河边撒网,摆渡老翁,橹声荡漾,桥衙上站满人群侯渡过岸,即便深夜尚有人叫渡:‘驾船过来啊―――’,唤渡声划破了静谧的夜空。八十年代,河上修起了公路,但中断仍设一小拱桥,两岸车辆来往,便再也听不到那悠扬的唤渡声了。
四、 筠松书朗
步出上街头,向东沿着两塘之间的大道,再过一小桥,约行百米便有一片空旷平坦的绿洲,绿洲上耸立着一座气势飞宏的建筑,那便是胡氏宗祠,宗祠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八字门两旁是一对粗大的立柱,中间是空阔的祭祖堂,两侧是厢房,三间拖房紧连宗祠,面积有三百多平米,宗祠东侧植有密密的一排垂杨柳,东南角距宗祠约二十余步是一株树干挺拔枝叶茂密且四季常青的香樟树,宗祠的背后则是数株粗壮的苦楝树,堪称风景幽美,景色诱人。胡氏私立“筠松”小学就设在此宗祠内。胡氏童少即就读于此,上课时他们静坐于东西厢房,或专心致致地听先生授课,或摇头晃脑地朗诵课文,一声铃饷,个个笑逐颜开地飞离课堂,活跃于绿地草坪之上:踢毽子、滚铁环、抛皮球、甚是天真可爱。至民国三十七年秋,这所由名渭公为校长的族办小学,亦即胡氏宗祠被抗日军队征用,学校便随即停办,八十年代初期,在胡氏宗祠基地之东侧(旧称毛狗山、福建地)建起了一所全日制的中学,每天但闻那朗朗书声之气势亦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取代了昔日的筠松书声矣。
五、仲春放筝
  仲春二月,风和日丽,东郊南野,绿草平铺,此时也,胡氏农家,采樵南山,放牧河畔,一年一度的风筝比翼即此时开始,一直要到清明才收绳打住,风筝名目繁多,形状别致,彩蝶迎风、月亮露笑、豆腐飞天、蜈蚣摇拽,大凡人们能想到的图形,可谓是应有尽有,午饭后,少男少女、三三两两提着风筝,步出村子,春风徐徐,迎风放线,风筝轻轻飘起,不大一会,碧蓝的天空中,五彩缤纷,煞是壮观,放筝的人们直至黄昏还方兴未艾,入夜,按线顺风送上小灯笼,装上短短的一串鞭炮,一会儿,红光满天,爆竹在空中劈劈啪啪,惹得邻村人皆跑出家门,翘首仰观奇景。此景盛行于抗战前,现在亦无人玩矣。
 
                    以上为永修百石胡群仆先生所写

】【打印】【 繁体】【投稿】【续投】【/】【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首 页 - 网站介绍 - 站点动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07 http://www.hszq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080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028号 TIME 0.1025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