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寻根系统 | 纪念馆
 
 
长汀朱紫胡氏古城春分祭祖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7-03-27 22:05:54 ]
长汀朱紫胡氏古城春分祭祖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3964&keyword=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一年一度的春分清明时节来临,给长汀古城带来了浓郁的敬宗祭祖气氛。一批批的客家子孙后裔,不远千里万里来到古城,参加这独具一格的客家人祭扫仪式。今年从四川远道而来的长汀朱紫胡氏二十三世孙光永三叔素卿三婶,不仅带来了在川朱紫胡氏后裔近千人对长汀朱紫胡氏列宗列祖的崇敬,也带来了他们在分离二百多年后回归故里与宗亲团聚的喜悦。先远自上海陪同三叔三婶再次来到长汀,与故乡宗亲共同度过了难忘的三天两夜,遵长辈意见特作此文以记载古城祭祖扫墓经过。



祭祖背景
清朝乾隆年间,有福建长汀朱紫胡氏第十七世祖志深、志渊、志澐三兄弟,从现在的福建长汀县古城镇元坑村,带着简单行囊出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四川郫县定居下来。这就是清朝初年所谓“湖广填四川”的历史过程中普通一户客家人的迁徙故事。我们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大约有数十万南方移民来到四川,分布在巴山蜀水的村村镇镇。三兄弟的父亲第十六世祖士鐏(字公敬)和他的另外两个儿子留在了长汀,他们的后人现仍居住在祖上遗留下来的祖居附近。由于路途遥远,加上战乱不已,在父亲士鐏公和母亲邓氏过世后不久,入川三兄弟和福建老家宗亲渐渐地失去了联系。与此同时,三兄弟在四川成都平原白手起家开创事业,三房后人也渐渐发展起来,二零零五年初步统计已近千人。入川三世祖之后已繁衍达十代人,距当年入川已有二百六十年历史。

盛世思传家。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正是用一种“祖先崇拜”的共同行为,努力维系着一个民系的精神特质,守护着中华古老文化的共同心理。国家安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通讯水平的发展,和谐社会环境的要求,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认祖归宗,弘扬中华美德。一些台湾政界领导人回大陆寻根祭祖经媒体报道,也激发了人们对自己的祖先故居的认知兴趣。先远虽然长年在外地工作生活,但也是客家人的后裔。有感于四川老家三叔三婶以耄耋之年,抱病领衔郫县朱紫胡氏三房宗亲理事会,不辞辛苦奔走于川西平原,调查族人的现状。虽鞭长莫及不能助其一臂之力,但也有心为兴家族事出一份力尽一份心。于是从二零零五年春节开始,发挥本人工作之专长,利用互联网之便利,很快通过网上找寻到当年留在长汀古城祖居的士鐏公五子志游公的后人。并于二零零五年“五一”前往长汀寻亲祭祖,受到了以师煌和炜芝父子为代表的五房后人的热情欢迎和接待,再续中断了二百多年的福建四川两地宗亲血脉之情。客家胡氏后裔寻亲故事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深深感动了读者,也感动了在川三房后人。他们自发献款筹措资金六千元,为修建入川三兄弟之父母士鐏公和邓氏太婆的墓地,委托光永三叔和素卿三婶于春分前动身先来上海和族侄先远会合,然后一同踏上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郫县朱紫胡氏后裔长汀古城春分祭祖扫墓之旅。


古城祭祖
这里所说的古城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泛指整个长汀古城,长汀历史上是汀州府所在地,是一个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同时又是闽西客属八县之府。另外长汀也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福建省苏维埃政权就建立在长汀,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是从长汀起源的。现在城中心地区三元阁的城墙上“古城汀州”四个大字昭示着长汀悠久的历史。

古城的另外的一种含义是具体的地名表示。从长汀向西不到三十公里来到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这里有一个小镇就叫古城镇。一个平常的小镇安静地坐落在省界线上。当年红军长征时长汀的各路人马曾在古城镇集结,然后趁着夜色前进到同样离省界不到二十公里的江西瑞金县,现在古城镇的一些客家民居墙壁上还依稀可见当年红军路过时留下的标语。

古城是我所见国内最美丽的小镇之一,由于这里地处偏僻,远离都市,多年来没有受到大的战乱影响,古城的山水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就是它的安静和翠绿,说它安静就是说古城的乡间远没有城市那种喧闹,说它翠绿是指古城四周起伏的山峦被遍布的绿色植被所覆盖。车行至此,目睹眼前的秀丽风光,不禁使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当年朱紫胡氏的后人就散居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古镇四周,在古城镇的街上到处可见胡氏宗亲开的店铺,到处可以感受到胡氏宗亲对先祖对族人的一片热忱。

长汀朱紫胡氏起源于唐末为避朱温之乱,从江西弃官的远祖裔孙某。他的后代有称白石公者,于北宋神宗年间从宁都三迁定居于长汀城西朱紫坊,成为我长汀朱紫胡氏的开基始祖。以后历百年到明代永乐洪武年间,第七世祖木斋公和第九世祖樛庵公,先后被安葬于长汀古城的油箩窝,从而使得这里成为胡氏后人祭祀祖先的主要场所(另一祭祀地点是长汀西山,后文将提及)。

关于第七世祖木斋公的事迹,胡氏族谱上都有详细记载。明代永乐年间公被乡里推举做官,官职为留守司都经历,官位为六品,后因官场险恶,主动辞职回乡。由木斋公主纂的朱紫胡氏第一修族谱毁于战乱之中,后人为纪念木斋公的功德和他对家族的贡献,特意在古城油箩窝选择了据说是长汀最好的墓地之一,海螺形的山势作为风水宝地来安葬他。第九世祖樛庵公有感于胡氏家族世代单传人丁不旺,为广后嗣计,娶两房生了七个儿子,人称七房公。从此以后胡氏乃大,其后代子孙成千上万遍及汀西。现在长汀胡氏族人仍以“大某房”来区别彼此之间的宗亲关系,我们去四川这一支属于“大五房”的。九世祖樛庵公初葬在郑坊,后代子孙于清康熙年间将其骸骨迁来古城的油箩窝,与他的祖父七世祖木斋公合葬在海螺形墓地,并立碑祭祀。

亲情联闽蜀,携手谱新篇
油箩窝位于古城镇长校自然村,离城七华里,高空俯瞰山势酷象一只巨大的海螺故名。历史上一直是长汀朱紫胡氏后人春分扫墓的重要墓地。为什么是在春分而不是清明前来祭扫?当地宗亲告诉我,在长汀各姓氏客家人保存了许多自己的先祖坟墓,仅在清明一天祭扫在时间上明显不够。所以很久以前就流传下来从春分开始祭扫各姓氏最重要的先祖墓地的习俗,春分主祭之后才开始祭扫其他祖宗之墓。整个祭扫将持续到清明之后的谷雨节气,历时一个月左右。在此期间,客家人无论身居何地,无论公务生意多忙,都要赶回家乡参加祭扫活动,哪怕是一天两天也要赶回来。确实是这样,在祭祖扫墓现场我看到了许多西装革履的宗亲,都是专程从厦门、广州等地回来祭祖的,今年又增添了从四川远道而来的三叔三婶,参加一年一度的祭祖仪式。



长汀古城客家人祭祖仪式完全可以作为一档旅游节目对外开放,可惜目前还没有人能想到这一点而加以开发。我虽然事先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要拍摄下全部过程,但在现场由于人手不够还要照顾到三叔三婶的活动,许多精彩场面未能及时拍摄下来。好在这种祭祀每年都要按期举行,待到明年会有更多的海内外宗亲前来参加,其场景比今年将会更加热烈和壮观。改革开放以来,海螺形春分祭扫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其活动已经形成了模式固定下来,即采取“分棚”组织方式,将属于海螺形墓地的胡氏后人按三十户左右为“一棚”组织起来负责当年的祭扫活动。每户大约出资一百元左右,用来购买祭品,请乐队,办酒席(每年大约都有二三十桌),然后收取参加活动的所有后人的“男丁”费,去年每个男丁是二点五元,今年增加到三元钱。用这些资金就可以把当年的祭扫活动办得很圆满。长汀古城胡氏后人大约已有十五“分棚”,近年来由于祭扫费用的提高,宗亲理事会正在考虑“并棚”措施,即将两棚合并为一棚,以增加活动经费,加快周转。但也有些事业成功的胡氏后裔主动为此活动捐款,一人就承担了当年的全部费用,受到族人的赞许。

今年的朱紫胡氏古城春分祭祖仪式在淅淅沥沥的春雨声中如期举行。地点设在古城镇上街的“生吉号”,这是由好几户胡氏家庭所共有的客家典型民居。客家房屋建筑的特征,多为厅堂厨房间隔四方形。以土木结构平房为主,有上下厅,两排横屋左右对称,前后左右各有天井。厅中央天子壁上必有神龛供奉祖宗,厅与厅之间有厢房。典型的前有坪,后有园,四扇大门,还有门楼。厅两侧房间为寝室,厅堂平日用餐会客,年节祭祀。春分祭祖是件大事,前来参加的有数百人之多,在没有收回重建胡氏宗祠之前,这几户人家主动将“生吉号”提供作为活动场所,已经有好几年了。熙熙攘攘的厅堂里洋溢着浓浓的宗亲亲情,认识的不认识的在这里喝茶畅谈,来自长汀各个地区的胡氏宗亲济济一堂,大多是各地宗亲结团前来。我们来自四川的宗亲代表送给故乡宗亲会的一面锦旗,上书“亲情联闽蜀,携手谱新篇”,格外受到人们的关注。每年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宗亲后裔前来参加油箩窝海螺形祭祖扫墓。

前往油箩窝海螺形墓地
上午十时左右,祭祖仪式正式开始。客家人祭祖分“堂祭”和“墓祭”两种仪式,内容基本一致。先是在“祠堂”举行“堂祭”,仪式由司仪主持,点香烛,献三牲,贴花纸,鸣礼炮。由族中长辈率领,向神龛中供奉的祖宗行三跪九叩大礼,乐队奏乐,念祭文,洒水酒,烧纸钱......看得出这一切程序都是井井有条,连年长的族中长辈跪拜都有专人搀扶。现代祭祖活动革除了不允许女性参加的旧习,前来参加活动的老中青妇女也不在少数,但许多妇女还是在厨房为祭祀结束后准备一两百人的午饭。

结束了“堂祭”,由乐队开道,抬着插了小红花的猪头,鲜鱼,整鸡以及盘碟等物品,一行上百人从城里出发,吹吹打打地前往油箩窝海螺形墓地举行“墓祭”。小小的古城小街上顿时热闹起来,但见人人夹着雨伞,脚着雨鞋,身背镰刀,手提鞭炮,或步行,或坐车,一起朝着镇外七华里的海螺形墓地方向行进。我忙不迭地跑前跑后摄像拍照,留下这一幅幅古朴的客家古城春分扫墓图。

对这一切备感新奇的当属我三叔三婶,可能在他们儿时的回忆中依稀保存着这种祭祀仪式的印象。在四川郫县虽然胡氏三房后人尚在,可是对祖宗早已没有了这种崇敬的仪式。祖坟早就被平掉了,祠堂也被拆毁了,还有多少人记得曾祖以上先人的名讳?族人之间几十年没有来往,路上相见不相识,做了官发了财不认祖宗为富不仁的后人也不是没有。看看行走在自己身旁的这些长汀朱紫胡氏宗亲,我深深地感到,所谓祖先崇拜,是对祖先灵魂的尊重和信仰。客家人的祖先崇拜,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重要的还是在观念上。一个连自己祖宗都不愿意认的人,还算得上是客家人的后代吗?

祭祖仪式在油箩窝海螺形墓地继续举行,所有的程序在这里又重复了一遍,我,长汀朱紫胡氏第二十四世孙先远,代表四川前来参加祭祖活动的光永三叔和素卿三婶,与长汀本地胡氏后人代表,一同向第七世祖木斋公第九世祖樛庵公行跪拜礼。花纸压在坟头,香烛插遍墓前,族人带来的鞭炮震响在这古老山坳。清明时节雨纷纷,但在今年整个祭扫过程中却没有下雨,只是当仪式结束,人们纷纷走下山去的时候,沥沥的春雨又开始落到了刚才还是人声鼎沸的油箩窝海螺形墓地......。


西山扫墓
在长汀,朱紫胡氏后裔除把油箩窝海螺形作为主要祭祀墓地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祭祀地点就在长汀西山。每年祭扫完油箩窝海螺形后第二天,古城的宗亲代表都会来到这里,继续从春分开始的祭祀活动。



从古城包了一辆中巴公共汽车,一行十数人经长汀县城沿着盘山小路,来到西山麻兰岭背。前来长汀之前,我就从五房师煌哥那里得知这项安排,为此我也是非常兴奋,因为去年来长汀时就听介绍说,在西山麻兰岭背埋葬着许多年代更加久远的先祖,而且他们都是由后人将他们从不同的埋葬地迁葬到这理来的。其中不乏我在族谱中已经熟知的先祖,能亲到他们的墓前祭扫也是我的一个心愿。

西山麻兰岭背一世祖至六世祖合葬墓前
麻兰岭这一带实际上是我胡氏先祖及他们的夫人太婆集中埋葬的墓葬群地。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从一世祖白石公到六世祖修轩公和他们的太婆安葬在一个墓穴中,这里俨然就是一个胡氏先祖聚居的大家庭。从墓碑上可知,此墓初建于大清雍正二年甲辰十一月初八日,重修于咸丰四年三月二十八日。也就是说在雍正年以前上述六位世祖是分别埋葬在长汀不同地点的。这在我们四川民国四年的族谱上可以清楚看到。去年我在寻亲过程中曾仔细研究过他们的葬地,试图从中找到合族聚居地点的线索。我注意到第三世祖紫坊公和他的两位夫人魏氏马氏也在其中,三世祖讳坚号紫坊,族谱上记载了他在南宋淳熙年间官至漳州路总管中大夫,带兵平息汀南沈师寇乱,后被朝廷謚号“忠惠”的事迹。按理说他的功绩和声望足可以给他单独建墓,但后人仍将其合葬于诸位世祖墓中,其中原由还有待考证。

在西山麻兰岭背,除六位世祖的合葬墓外,对照光绪年间的族谱坟图,我们还知道有以下先祖分别埋葬在合葬墓附近:右侧十世祖大二房的观斋公,希吾公,下首有七世祖木斋公的夫人温氏太婆墓。族谱上记载温氏太婆教育孙媳妇陈丙娘的故事:“尔姑事我至孝,尔能以尔姑事我者事尔姑,尔必同我寿。”(你婆婆对我非常孝顺,如果你能象你婆婆对我这样孝顺你婆婆,你必然会和我一样高寿),温氏太婆高寿七十有七,后来孙媳妇陈丙娘果然也活到七十七岁。

长汀胡氏后人的祖先崇拜情结,对祖宗从来没有厚此薄彼。尽管西山距古城几十里路,每年春分的第二天,古城的宗亲都会按时相约来到这里,手持镰刀或砍刀,将西山一带所有的胡氏先祖坟墓杂草清理得干干净静。然后摆上祭品,逐一祭拜,带来的鞭炮也是拿到每座坟前燃放,并不分哪一房祖先。我数了一下,半天下来共扫墓十几座。我观察到前来扫墓的很多人实际上对墓主究竟是哪一世祖并不是很清楚,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祖先的崇敬之情。师煌哥告诉我以前他们住在远离县城的地方,交通很不方便,全靠走闽赣山间小路,翻过牛岭、九里岭,春分扫墓有时要走一天路才能来到西山。另外他们每年还要祭扫很多无主的孤坟,如我们十六世祖士鐏公名下有五房子孙,其中第三房的后人在“德”字辈后就失传了(有可能去了福建邵武县),他们这一房的上祖辈坟墓就成了无人祭扫的孤坟,这些年来都是由古城五房的后人在春分清明替他们祭扫。

一行人在西山麻兰岭背扫墓后,来到长汀火车站旁胡氏宗亲开的餐馆用午餐。在这里可以远眺新建的长汀火车站,由于目前还在继续修建,站前广场还比较空旷。族人指着远处的两株高大的樟树告诉我,那里就是我们开基始祖白石公三迁而定居的城西朱紫坊遗址,现在是大同镇罗坊村的所在地。由于新建火车站,村民们已经陆续搬迁到附近的罗坊小区,现在只有这两株高大的樟树依然保存在那里。今后若有海内外朱紫胡氏后裔回乡寻根,一出长汀火车站看见这两株樟树就知道自己的根就在这里了。我想这里也将和西山麻兰岭背以及油箩窝海螺形一样,今后都将成为海内外朱紫胡氏后裔魂牵梦绕的朝圣祖地。

说到寻根,我最初在网上寻找长汀宗亲时就在想,假如我们长汀朱紫胡氏有一个自己的宗亲理事会,来帮助海内外游子寻根问祖该有多好。当时我只能是在网上去找一些胡姓的长汀小朋友,从他们那里打听我要寻找的线索。朱紫胡氏的后人遍及汀西,七大房的子孙有成千上万之众,没有一个宗亲理事会这样的组织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所以我这次来长汀参加古城祭祖活动就有意联系了一下各地区和各大房的后人代表,讨论建立长汀朱紫胡氏宗亲理事会的可能性。看来大家对此事都很热情,于是就在春分这天参加完海螺形祭祖后,来自各地区的后人开了个碰头会,定下来第二天在西山下一位宗亲家里召开筹备组的第一次会议。

出席筹备会的有来自古城,河田,濯田,四都,西山等地的七大房后人代表,我代表从四川郫县来的三叔参加了会议(三叔三婶因年事已高,参加了头一天的海螺形祭祖活动后就休息了,没有到西山来)。会议主要讨论了有关成立理事会必须要做的一些前期工作,包括经费的筹集,理事会机构的设立,会长副会长人选的初步考虑,理事会的宗旨章程,注册,联系人。。。。等具体的事项。会议达成共识,成立长汀朱紫胡氏宗亲理事会就是要围绕沟通团结本地宗亲,联系海内外宗亲,开展敬宗祭祖活动,为今后续修族谱做好组织上的准备工作。

梦回牛角塘
按照长汀客家人的习俗,春分开始的祭祖扫墓,一般都是由远而近。扫过了油箩窝海螺形和西山下、麻兰岭背的远祖,各家子孙才能开始祭扫自己这一房的各位祖先,一轮轮的祭扫活动在长汀此起彼伏。这段时间里,在外地工作生活的子孙后代,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也要抽时间回家一两天,亲到祖先的坟前祭拜,长汀古城五房后人六家人就是这样的,炜芝从龙岩回来,二弟胡渊从厦门回来,师彬从广州回来,师钊的长子从漳州回来。似乎有一种凝聚力量让这些客家子孙千里迢迢回到故乡参加祭祖仪式,这种现象在其他地区是比较少见的。

按照由远而近的习俗,我们分别到十四世祖养贵公(祖章公)和十五世祖阜如公(景殷公)墓前祭扫,他们都是大五房十世祖永洪公(致盛公)的后代,这一支系主要生活在古城一带,现在师煌哥三兄弟居住的祖居就是从十四世祖养贵公时保存下来的。据说现在供奉这一祖堂的男丁有一百多人。关于这一祖堂的故事,这次回去又听到了另一种版本。据说十四世祖养贵公在附近谢屋一带做长工,东家看他为人忠厚老实,就把女儿嫁给他,而且把这一带的田送给他并帮他盖起了这座祖堂,还同意他另外两个兄弟养德养茂也搬过来一起住。这种说法和去年我来时听到的十三世祖念卿公教书先生的故事有所不同。

十五世祖阜如公(景殷公)是十四世祖养贵公(祖章公)的长子,谢氏太婆生三子,现在古城元坑村这一代的胡姓人家大都是三兄弟的后人。平日里乡里乡亲互有来往,一旦有祭祀活动大家就会聚集在一起,这次回去住在师煌哥家就遇到一个夜里来收“丁银”的老人。这种按“棚”划分的姓氏组织是民间自发成立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相互沟通相互帮助的作用。十五世祖阜如公(景殷公)葬在元坑大罗坑口山上,他的第二个儿子,即我们第十六世祖士鐏公,从前就埋葬在其右侧大约二十公尺处。后来被迁到了井头村牛角塘。

入川三始祖之父母十六世祖士鐏公邓氏太婆坟前
十六世祖士鐏公字公敬,是十五世祖阜如公(景殷公)的次子。生清康熙三十四年,配邓氏生清康熙三十七年。卒年谱上无记不详。生子五。清光绪六年嘉勉其长子志深,次子志渊勿守贫困,相携入川来到当时的成都府郫县定居,过了四年又鼓励四子志澐前来郫县与兄会合。三兄弟开始是做贸易,后来有了些积蓄买黄姓私田百亩,遵照家父意见将其三股均分,各自成家立业,于是就成为长汀朱紫胡氏入川三始祖。现在郫县这三房胡氏的后人已近千人。公元二零零五年先远在上海网上寻亲成功,找到三始祖在长汀古城的五房宗亲后,郫县方面的宗亲非常兴奋和激动,今年春分委托三叔三婶不远千里前来长汀与老家宗亲相会参加祭祖活动,并带来积资献款六千元,委托在古城的五房后人为十六世祖士鐏公及邓氏太婆另择墓地安葬。具体过程见先远写的另一篇短文。


四月二十三日是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这一天来自四川郫县的宗亲代表不远千里来到长汀古城元坑井头村的牛角塘十六世祖士鐏公坟前,在这里和留在长汀古城的五房宗亲一起,缅怀入川三始祖的父母德泽,追思先祖深明大义。如果没有他们当年的果断决定也不会有我们现在近千郫县后人的今天。感恩戴德,饮水思源,我们把从郫县带来的特产郫县豆瓣再次供奉在祖宗的坟前。当已近八十高龄的三叔跪拜在祖宗坟前的时候,我及时地拍下了这历史性的瞬间,两百六十多年过去,远在四川郫县的游子终于回来。倘若士鐏公邓氏太婆在天之灵泉下有知,亦可欣然矣。



令人感动的不仅仅是眼前动情的一幕。我三叔三婶为这次长汀春分祭祖扫墓之旅,春节过后就开始了准备工作。两老本来就体弱多病,能不能实现长途跋涉是令人很担忧的。为此我做了精心的安排计划,先是让他们提前到达上海在我四叔处休息数天,然后再由我陪同来长汀。到长汀后的活动安排也是考虑到他们的身体情况,许多日程都由我代表参加了,但他们还是感觉体力不支。由于在旅途中不小心闪了腰,三叔行走更加困难,因为从祖屋到牛角塘坟前三、四里路都是田间小路,师煌哥和我都在为他能不能结束最后这一项安排捏了一把汗。天下雨,路难行,腰又受伤,是什么力量支撑三叔行数千里路来到牛角塘跪拜在祖宗的坟前?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客家人行万里不忘祖宗的精神,纵有万水千山阻隔,数百年的宗亲亲情是割舍不断的。看到两位老人历尽艰辛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我的视线禁不住渐渐模糊起来……。这一刻被我完整摄入镜头并将通过制作视频光盘发放给郫县胡氏宗亲,今后郫县朱紫胡氏后人将永远铭记这历史性的一刻。

短短的三天两夜古城祭祖活动结束了,我们离开了长汀。在返回上海的火车上,我脑海里一直浮动着这几天来的各项活动,回忆起古城宗亲对我们的热情接待。我在考虑怎样将这次活动完整记录下来,转告所有四川宗亲。光有录像照片是不够的,可惜我又没有散文诗歌般优美的文笔,来抒发我内心真实的感受。但又必须将此次活动如实记载下来,所以利用今年的“五一”长假时间,写出以上文字,也算是我对福建四川两地宗亲的一个交代吧!

                长汀朱紫胡氏二十四世孙先远谨撰
                  公元2006年五一节于上海

】【打印】【 繁体】【投稿】【续投】【/】【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首 页 - 网站介绍 - 站点动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07 http://www.hszq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080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028号 TIME 0.09765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