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寻根系统 | 纪念馆
 
 
白石胡氏古祠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6-07-29 19:05:31 ]
转自:赣州晚报 时间:2005年5月31日9:27

    兴国县城北部40公里处的胡氏宗祠??都使祠,雕梁画栋、斗拱层叠、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它雄峙于城岗乡白石村清澈柔娜的富水河岸。体态恰如一只展翅的大鹏,凌空而起。脚踩“鲤鱼嘴”,头望“仙石印”。据胡氏九修族谱载:都使祠建于明代初,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斗转星移,岁月沧桑,几经修葺,如今依然显得那么古朴、那么流光溢彩,其神韵将令世人所痴迷、陶醉。

    都使祠的左右两侧,一片层层叠叠的百年古树,拱托着数十幢纵横交错、井然有序、造型各异的明清建筑。一幢幢古宅,鳞次栉比,飞檐腾空,朱栏碧瓦,蔚为壮观。站在祠堂前,抬眼望,只见狮峰东立,虎岽西护,麒麟南耸,富水北流,流珠泻玉的溪水缠绵于盆地之中。山抱水环,“前有朱雀重重起,后有玄武步步高”,风水宝地,天然形胜,美不可言,真是“千年古村今无恙,山环水抱蕴明珠”,在这里繁衍了一支人丁兴旺的胡氏大家族。

    跨进门楼,有一宽敞的院坪全用卵石铺就,坪前月池碧波荡漾,荷花争艳。

    登上三级台阶,祠堂檐廊深4米,门首两侧默立两尊雄、雌石狮,左尊张牙裂眦,右尊闭嘴含笑,憨态可掬、形态逼真。它们或许在为守护数百年苦苦寻觅的一帘幽梦而恪尽职守。宗祠三门两进,左门曰“孝梯”,右门曰“仁义”,中为和合红漆大门。石鼓一对分竖于大门两侧。门厅为木质牌坊楼。令人叫绝的是四根大木柱支撑起风格独特、造型十分讲究的如意斗拱,俗名叫“鸦鹊薮”,其结构全是木榫,不衔铁钉一颗,重檐迭出,匠心独运。层层斗拱挑出,可以把向外伸展两米多的大屋顶的重量传递到两根柱上,显示出屋顶的气派,让人百看不厌。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斗拱四周悬雕的鸟雀、仙鹤,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牌楼为歇山顶,上塑鳌鱼一对,背向倒立。

    祠堂内分一进二进,中间为大开天井,长8米,宽4.5米。第一进深5米,宽19米,左右为游廊,硬山屋顶,风火高墙。厅中左配钟房,右配鼓室,祭祀则鸣。天花板上雕饰的花卉、鱼虫、人物活灵活现。无不生动地演绎着一个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寄寓着人生的冀祈和追求,起着儒家人文教化的作用。如果把这些雕饰集中起来,简直就是一座艺术宝库。厅中天井不仅可以采光、通风,而且使房顶四周的雨水各聚后沿四角的竹筒下流,谓之“四水归堂”,象征着客家胡氏不管到何处安家落户、开基创业,却不忘记同源同根,共宗共祖,一脉宗亲,血浓于水。第二进为祖堂,纵深为14米,宽19米,青砖高墙,硬山屋顶。

    二进大厅有高大的神龛,供奉历代高曾祖考先人之牌位。龛位分上中下阶梯级,按照辈份高低。用木板制成的先人牌位,各就各位,庄严肃穆,仿佛积蓄了上千年的魅力都焕发出来让胡氏后来人瞻仰朝拜。

    厅中梁上悬挂着许多胡氏老人们生日所赠送的寿匾(其中有两块百岁寿匾,一块五世同堂匾)。块块匾额制作精美、大方,虽然古旧了些,仿佛成了一坛坛陈封百年的老酒,极耐品尝。它们尽管蒙着尘埃,却掩饰不住客家木匠们艺术无穷的智慧。

    左右回廊开有小门,左达副祠公堂谷仓,右通副祠香厨。最引人瞩目的还是大厅左侧陈列的大橱窗。橱窗内展示出都使祠历代名人名流简历榜与胡氏源流居迁考:“胡氏其源远矣,自虞舜封胡氏满于陈厥后蔓延天下……从甘肃、泾川迁虔州、虔乡、二十四都邓村,再迁宁都蔡江山堂,公元936年,由山堂的胡大彦迁至兴国白石。”一位位胡氏先辈的人生足迹让人目不暇接,占居第一位的是开基一世祖胡大彦。生于公元912年,仕籍,宋初任华东都使,韶州(今广东韶关)知府,进阶荣初大夫。二世祖胡令珠(936年至994年),宋时始任团将,后升任江南招讨使,进阶正议大夫……

    思本堂人文尉起,在近现代史上出现名人名流不计其数:胡谦(1879年至1926年),1902年入江西武备学堂第一班,毕业后赴日留学,1908年回国后历任袁州都督,广州护法军政府参谋部第一局局长,军政部部长兼北伐军第三军军长,黄埔军校总教官、教育长,1926年11月在惠州遇害辞世,南京国民政府追恤为陆军上将。胡灿(1895年至1931年),中共兴国县党组创建人之一,中共兴国县第一任县委书记,1931年10月任江西省肃反委员会主任。次年被诬为“AB”团分子被害。建国后昭雪为革命烈士。胡信(1904年至1990年),陆军中将。胡豪(1908年至1937年),1926年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毕业后任广东省鹤山县县长,1934年任国民党八十九师团长、四十师参谋长,参加抗日战争,在南京水西门与日本侵略军血战阵亡,葬南京烈士墓陵。……解放后,名人名流更是层出不穷:胡祥壁,中国科学院科技情报所副所长、研究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胡九成,南昌大学副教授。胡祥恩,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副研究员……

    整个大厅高峻空旷,都使祠无论是作为一道人文景观,还是一缕乡村古旧的风景,或是抚慰当地胡氏百姓灵魂与精神的一座摇篮,给了今人一种历史的追溯感。(张佛莲 巴辣)
】【打印】【 繁体】【投稿】【续投】【/】【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首 页 - 网站介绍 - 站点动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07 http://www.hszq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080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028号 TIME 0.19438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