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寻根系统 | 纪念馆
 
 
华林胡氏始祖居地在今江西高安华林周岭村之考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admin | 时间:2006-07-29 18:19:12 ]
本文未经原作者同意转载,如有异议请联系QQ:114412749 hxy123@sbc-mcc.com
本文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华林胡氏”始祖居地在今江西高安华林周岭村之考-----网摘


http://bbs.zjol.com.cn/dispbbs.asp?boardid=94&id=278130
原文发表于 2005-12-26 21:58:51

描述:高奉边界地形图
图片:



描述:丫口石
图片:



描述:湖南浏阳胡德谦先生《奉新县华林胡氏祖居考察》提供的位于浮云山的“丫口石”照片
图片:




“华林胡氏”是中国胡姓人口中人数较多的一支,她与 “龙川胡氏”、“明经胡氏”并列为江南三大胡姓支流,并与其中的“龙川胡氏”同属于“安定胡氏”后裔,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汉民族其他姓氏人口一样,与国家、民族的兴衰盛败息息相关。当太平盛世之时,多是人才济济事业有成家族兴旺;当兵荒马乱战火纷飞时,则纷纷迁徙四处离散(因入仕携家外居者除外)。直到共和国成立,有了相对稳定的世局,“华林胡氏”才停止了大规模的迁徙播散。据不完全统计,除西藏、新疆、内蒙等几个少数民族居域地外,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甚至港、澳、台,都有华林胡氏人口居住,(多为集体群居。在农村,同一来自于华林胡氏的胡姓村庄,最多的一村人口达五千余。)东南亚、北美等地区的一些国家,亦有不少的来自华林胡氏的后裔群居。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拯救被“文化大革命”破坏的史料,曾允许地方重新修订氏族家谱,籍以从民间搜集、补充国家史料中的不足。至此,延伸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研究,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寻根问祖的强烈愿望,众多的迁徙在外的华林胡氏后裔都想知道祖先最早居住在哪里,最想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 由于年代久远,加上中国经过了漫长的动荡不安的封建割据社会,地域分属和地名都发生了大量的变化,民间史料记载不全、不及时,更加上汉语言古今字词表达意义又不完全相吻,歧义现象较多,给众多的华林后裔寻找当年始祖的居地带来了困难,甚至引入误区。二零零一年,江西省高安市华林山镇(现为“华林山风景名胜区”)开始调查、挖掘、整理本地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致力于开发华林山的旅游观光。在外出调查中,工作人员无意中发现了一家华林胡氏家谱上描绘的“华林胡氏祖居基址图”,此图标明了该地方的特殊标志,即东面有一“丫口”巨石,描绘的形状和方位与位于高(高安市)奉(奉新县)边界山顶上的巨型象形石“丫口石”完全相同。 史料记载引起的疑团 现存的多数胡氏家谱介绍其祖居地方位的记载有两个共同的特征:一是《华林胡氏祖居基址图》图形都源自一个刻版,除个别重刻时线条稍有遗漏外,其方位和地形地貌特征都完全相同:位于华林山的丫口石之西,南向而居,村东西皆有溪流自北而南最后汇集向东。按照这个图描述的华林胡氏始祖居地,只有今高安市华林山的周岭村地形地貌与之相吻合;二是有些家谱记载华林胡氏由于始迁祖胡藩爱“新吴华林山水”(注:新吴为奉新县的古称)而在此定居。还有的族谱上干脆说浮云山就是华林山,湖南浏阳的胡德谦先生最近还撰文说华林胡氏的祖居地在奉新的浮云山。若按照这种书面上的记载和胡德谦先生文章中的说法,华林胡氏的始祖居地却又在今奉新县内。 究竟其祖居地是在高安的华林山还是在奉新的浮云山,两个不同的说法形成了一个千古之谜。解决这个疑团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全面考证。

全面考证,破解千年之谜

考证之一:高(安)奉(奉)边界只有一处丫口石. 为了证明华林胡氏始祖居地就在浮云山,而不在华林山,胡德谦先生在《奉新县华林胡氏祖居考察记》一文中把寻找祖居地的明显标志之一的“丫口石”说成在浮云山一带,并提供了该石块的照片。 其实,在高奉边界一带,丫口石只有一处。为了证实有几处“丫口石”和它的准确位置,我们查看了康熙元年版《奉新县志》上的高奉边界地形图: 文字文字 图中,“丫口石”与“华林山”同在一处,而与代表“浮云山”所在位置的“李八百石洞”直线相隔近十公里。且地图上根本没有第二处丫口石的标志。同时,这里特地标明了“华林山”的位置,与浮云山(图上标为“李八百石洞”之处)相距更远。

考证之二:丫口石是一处嵯峨峭壁的群石,而不是一处小石块。

湖南浏阳胡德谦先生《奉新县华林胡氏祖居考察记》提供了一幅“丫口石”的照片,另据其口述,他曾亲自登上这块石。然而,真正的丫口石形状与之相差甚远。真正的丫口石高达60米且十分险峻,以其七十高龄的身体素质是无论如何也攀登不上的。上图:位于高奉边界的高安华林山周岭村东的丫口石,其山峰海拔614米,石座高达60米,石群巍峨险峻。

下图:湖南浏阳胡德谦先生《奉新县华林胡氏祖居考察》提供的位于浮云山的“丫口石”照片,高不过2米多一点。
再看“华林胡氏”宗谱对丫口石的描述:《丫口石赞》 旧石传名不计年,嵯峨高出碧山巅。苔痕翠滴松筠接,瘢迹光涵星斗连。 远看一石分三尖,近闻峭壁泻寒泉。曾为罗武修真处,胜概千寻锁暮烟。 ??《安定胡氏族谱》 此诗句描绘的丫口石“嵯峨”、“峭壁”的磅礴气势形状,与位于高安华林周岭村东的丫口石(上一幅图)的丫口石完全相合。而胡德谦先生提供的的只有2米高一点的“丫口石”(下一幅图),仅是一块极普通的小山石块而已,与诗句中记叙表达的内容相差十万八千里。

考证之三:历史上华林胡氏自华林山南渐向东、北方向迁移

华林胡氏自南北朝时由始迁祖胡藩在华林山选址定居,在最初的居地繁衍生息。后来人口逐渐增多,由于原地一带可开垦的耕地面积有限,不能再簇拥在一块了。修记於公元1251年的《邳州宿迁华林谱》追忆性地记载了向外迁徙的缘由。

          " 邳[州宿遷華林譜序
周武王以元女配闕父。生子滿。賜姓胡。傳至藩若干世。藩仕前宋武帝。以功封壯侯。又曆若干世。傳至於。娶耿氏。生子五:珰。瑜。瓊。。球。均顯仕。封母夫人。後遭唐季離亂。居於豫章之華林。生二子:令嚴。令。令嚴仍居華林。胡尚書記:始姐胡有萬。自華林而立基。其地山形乃飛鳳朝天之[缺字]。曾出一門三刺史。四代五尚書。及至隋朝大亂。有羅尚書武指揮。俱以罰作小軍。能明地理。二人遊玩至於華林胡宅。見其山水秀麗。意欲修行。訓示吾祖有萬。此地可貴不可富。惟向奉新稻田[缺字]。明堂容萬馬。水口不流針。若向彼處建基立宅。主有千石租糧。於是。聽命。徙居三年。果然得富。後拆居奉新高安新昌[缺字]江各處。住坐俱獲富貴。撥此華林山八十四畝荒田。禾一百擔。喜舍羅武二人。柀χ裂娇谑?N髦链笫瘞X。南至石壁山。北至栗子崗。二人修道。其中未幾而已成仙去也。梁武帝慕善。聞仙得道。遂立一壇一寺。[缺字]宮前後四堂。緣少田糧。不能久盛。殿宇傾頹。僧道少住。又至宋朝天下大旱。四方請去祈求。有鹹助國[缺字]功。鄉人欽邱又立殿堂。淳佑十一年欽奉諭旨。敕建壇場照原。梵中立大鎮國普化靈壇。左右大興[缺字]羅仙禪寺。右立大助國武仙。元宮前立迎仙堂。後立奉仙成仙堂。俱已立砌殿堂拜廳階級。複又奉詔[缺字]。命敕修文學士羅仙王敕封兵成上將武大王。為此。逐年盛旺。日見興隆。吾思始祖有施捨之心。長為[缺字]載之。靈場永作百年之吉記。欽奉帝命立為銘。
宋淳佑十一年辛亥歲冬
        安定胡智堂雲峰氏記"


“此地可贵不可富”,这既是对最初的祖居地地形地貌特点的归结,又是寻找和扩展家族居地的目标要求。古人讲究风水,周岭村一带气势、水流都显示“地灵”的贵气,靠山雄厚,前方视野空旷,案山层迭,“一览群山小”;然而,随着家族人口的日益增发,古人同时也不例外地要考虑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正如谱中记载的既要“贵”,也要“富”。这样就选择了向当时具有“明堂容万马,水口不流针”地形特点的奉新稻田迁徙。由此,历史上的奉新稻田村(已毁)成为华林胡氏由始居地向外迁出定居的第一站。“徙居三年,果然得富,后拆居奉新高安新昌[缺字]江各处。住坐俱获富贵。”比较真实地说明了华林胡氏从始居地逐渐扩迁分布的始起过程,并非如一些文章所说,“华林胡氏一直居住在浮云山直到胡直孺后才分散”的说法,也不是象胡德谦先生所说华林胡氏的始祖地同时有“浮云山”、“稻田”、“招宾”、“上港”等若干地方那样一开始就分散居住的情况。 历史上的居民迁移居地,不能与现代迁移相比,不可能由“政府统一选址、统一搬迁”,只能视各房各家经济条件决定先后自流搬迁,之间肯定有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同时,任何家谱都不可能将这些迁徙的准确时间和逐一过程等全部记载下来,我们只能大体地估计,是自北宋期间逐渐向外迁移的。之所以定为北宋,是因为史料记载“华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查看到的遗址不在今高安华林山周岭境内,且相距约有10公里,证明在北宋期间已有包括胡仲尧在内的大部分族支定居在浮云山一带了。

考证之四:蔡溪胡村在祖居地的东南麓,环村流水皆源于华林,是所有胡姓中离祖居地最近的一支,其谱叙内容可信程度较高 下面是江西省高安市伍桥蔡溪胡村于清道光重刊的《华林胡氏蔡溪序》
"華林胡氏蔡溪序 予觀閥閱之家與。夫白屋崛起者莫不溯本源。剞劂世系。俾後之子孫咸知祖之所自出。遷之所自始。而傳之無窮也。如吾祖侍禦公。夫人耿氏。生五子。璫其長也。世居華林。五傳而仲堯公。大其業。八傳直孺公。光其宗。九傳杞公。自華林徙稻田。十一傳孟鑒公。又自稻田徙蔡溪。夫蔡溪在柀δ现?础O嗑嘧婢硬挥馐?Y而卜遷於此。謂非不忘故土之思乎。故蔡溪之繡壤。既與華林相表裏。而蔡溪之形勢更與華林相掩映矣。蓋其地四面環山。溪穀繞注。北枕呀口石。聳若天柱。南面鳳凰山,勢若來儀。右有鍾獅嶺。其嶺如鍾。兀然獨立。左有石鼓潭。其石如鼓。扣之有聲。又有巨石。酷似船形。自昔至今於五月五日。時聞陰鼓之聲。又有鳴水洞。響聲似小鑼。故今地名亦名鳴水雲。凡此皆蔡溪之勝。概而俱載于瑞陽志內者也。至於戶習詩書。人尊禮讓與。夫尊祖敬宗之誼。和鄰睦族之意。較之他族。疇克及之。余丁亥歲與其家諱璠玉者。同登弟子。員因而熟識其為人蓋好學深思士也。且持已端莊。接人溫柔。有古處風。餘嘗北面事焉。故於乙丑仲春相與同修總譜。參酌校訂而編。次為獨詳。蓋吾之宗者華林。而華林之附近者。蔡溪。雖古牒舊章各族鹹有流傳。莫若蔡溪之世久居近。其所存猶足征也。乃于季夏偕彼徙華林之嶺。繪其古跡遺蹤。付梓附譜。以傳於後。因獲睹山川秀美。人文之俊雅。餘喟然歎曰:地靈人傑。良不誣也。第不解其地名。蔡溪者。何也?或曰蔡。大也。華林之水自小溪至此始合諸水而大注。故曰蔡溪也。餘喜曰:天下之水。注於河海。則河海之寶藏興焉。華林之水注認蔡溪。则蔡溪之人文萃焉。迄今尊儒重道。求賢若渴。而其子孫又皆俊其偉。飽鱠詩書。行將領袖群英。芳留後世。不卜可知焉。然則華林當日之盛。何難見於蔡溪乎。謹序。 康熙丙午正月望日 侍禦裔孫討下尚斌頓首撰" 这一份重刊于清初的胡氏家谱,准确地描述了蔡溪胡村与华林胡氏始祖居地之间的地理位置联系,主要有4大要点:1,蔡溪胡村是离祖先始居地最近的胡姓分支中历史最悠久的村庄。“而华林之附近者。蔡溪。虽古牒旧章各族咸有流传。莫若蔡溪之世久居近。;2,蔡溪胡村位于祖居地的东南麓,距离不超过十里;“夫蔡溪在东南之麓。相距祖居不逾十里而卜迁于此。”3,环绕蔡溪村的水流来自华林,也就是说,华林之水流入蔡溪。蔡溪之村名也因华林山溪流至此汇集而得名“华林之水自小溪至此始合诸水而大注。故曰蔡溪也。余喜曰:天下之水。注于河海。则河海之宝藏兴焉。华林之水注认蔡溪。则蔡溪之人文萃焉。”。4,描绘了丫口石与蔡溪胡村的地理位置关系和该石群的形状。“北枕呀口石。耸若天柱。”下图是江西省地图标明的蔡溪胡村与华林山周岭村的位置。



由图可见,蔡溪胡村正落在周岭村的东南。来自华林山的山溪水,在蔡溪汇集成河,1966年冬,高安县组织在此投资修建了樟树岭水库。下面两幅图分别是蔡溪胡村与华林山周岭村、奉新县浮云山之间的地理位置示意草图和站在丫口石山峰上俯瞰樟树岭水库的照片。 这是按照江西省地图描绘的蔡溪胡村的周边地形草图,可以看出它正位于华林山与浮云山之间的一片丘陵地带。




樟树岭水库鸟瞰图,蔡溪胡村就落在水库大坝下。樟树岭水库蓄纳了来自华林的山水,而浮云山之水只能流入奉新的国庆水库。 播迁在各地的胡氏后裔对始祖居地历史的了解,由于地域和时代的遥远,只能依靠代代口述相传或谱系上的片言只字,甚至于互相借用参考、重复刊写,难免以讹传讹出现误传,或只能在大体的棱角上对始祖居地的历史进行重复。加上各地重修家谱时,往往限于交通、通讯、时间、人力、经济等条件,不可能组织编辑人员到原祖居地作详细考察。胡德谦先生多次提到的《华林胡氏大成宗谱》,在当时的条件下,组织“九省四十三县(市)”参加,这样庞大复杂的编写范围,其重点只能放在记叙 “人口”和“人文”的变化状况上。基于当时的交通条件和大量的收集、汇编、核对、刊印、发行等工作量,不可能专门组织对始祖居地进行详细考察。即便是胡德谦先生本人,在此之前从未到过华林山,撰写《奉新华林胡氏祖居考察记》时也只是到了奉新县内四天,且真正用于实地考察的时间只有一天,其余时间用在应付当地的热情接送上。这一带都是高山,交通不便,胡德谦先生年事已高,这一天能跑多远就可想而知了,其文中所下的结论无疑具有很大的主观臆断和对文字资料片面依赖的思维局限性。 历史名人对华林胡氏祖居地的描述是不可作为考证依据的。一是他们只能在友人提供的家谱资料上借题发挥,不可能亲行考察;二是他们既不是高安或奉新籍,又不曾在此地为官或经商,仅仅云游一次就写下来的关于地方区域方位的言论,只是附和,而不是结论。例如明代的杨士奇,其祖籍是泰和,长期为京官,曾应邀为重修胡氏总谱作序,序中附和提及“华林,今南昌奉新之境”,不管是否准确,因其未曾作实地考察,所言是不能作为考证之依据的。其余皆可类推。 而蔡溪胡村自始至终一直未离开祖居地域,且一直续谱,对祖居历史的了解相对深刻、详细和真实得多,其谱系中反映的历史可信程度相对高得多。

考证之五:历史上华林山南麓一带曾为“南昌郡”、“洪州”、奉新管辖,至今仍有“南昌府奉新县法城乡”界碑,周岭村正是座落在界线内,因此,谱书上所载“奉新华林”盖由此而来 查阅胡氏家谱,有的冠称“奉新”、“新吴”字样,或称“奉新华林”,或称“新吴华林”,最初的胡氏族谱,又称是“豫章华林”,而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具有祖居地地形地貌特征的周岭村却在今高安华林境内,属高安管辖。胡德谦先生也一再提出疑问,为什么胡氏谱系中不提“高安华林”?这个疑团,直到2005年10月在开挖华林寨基址时,无意中在杂草丛中发现一处摩崖石刻时才找到了答案,上面清楚地刻写着“南昌府奉新县法城乡”的界址,沿着山脉的直线,华林山周岭村正落於此界线内,(康熙元年版《奉新县志》上的高奉边界地形图亦是如此)无疑,周岭村历史上属奉新管辖过,编修家谱时关于祖居地属地,无疑会冠以“奉新华林”。 这是答案之一。 再看看史料对“高安”属地的记载。查1988年出版的《高安县志.卷一.建制》,如下记载: “据已有的文字记载,高安是原来古三苗活动的地方。春秋时,属吴国管辖范围,越灭吴属越。战国时楚灭越属越。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王剪灭楚,明年建九江郡’,高安属九江郡。汉兴,高祖改九江郡为淮南国,遂属淮南国之豫章郡。” “晋及南北朝时,建成(高安古称之一,笔者注)县仍属豫章郡。开皇九年(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废望蔡(即上蔡),并康乐(即阳乐),,宜丰复入建成,是时改豫章为洪州,遂属洪州,大业初(605年)废复置郡。建成仍属豫章郡。” “武德八年,(625年)筠州(高安古称之一,笔者注)废,并望蔡、宜丰、阳乐、华阳四县入高安,隶洪州”。 以上资料证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高安一直隶属于南昌(古称“豫章”、“洪州”)管辖,而奉新也同属南昌管辖。华林落高安与奉新的交界处,被称为“豫章华林”或“南昌华林”是正常的。 这是答案之二。

再再看看另一处胡氏家谱的记述: "總 譜 凡 例 華林舊譜。咸祖成公而成之所自出。實由胡公滿始。今本局自滿以下。僅歐譜。系以一支。不敢旁及。則人知吾族之源源遠流長。自成以下。僅效蘇譜。系以分支。不敢遺漏。則吾人知族人之枝蕃而本茂。庶始未不紊。井然可觀。 予族宗譜。代多修梓。世次遷徙。皆有可觀。第前系多樣。後系多略。不無全璧微瑕之撼。本局勞心焦思。加意編輯。凡屬璫裔各支祖系。收遠錄微。具載譜內者。俱以十五世為率。其有遷徙而後系另詳者又十五世。以下逐書某世某祖徙居某地。其無遷徙。而後系未詳者。則書始遷某地之祖而止。此又不居。居以十五世為率也。至無嗣者。必書止字。以終之杜冒認也。獨惜瑜。瓊。琚。球四公。宦居異地。支徙莫詳。姑俟游訪以圖續補。 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史褒善貶惡。所以昭百世之法戒。譜隱惡彰善。所以敦一族之親睦。故凡先人有善難微。必書者。一以明表揚之心。一以示孝慈之准也。 傳稱用之為仲容子。用訥為仲堯子。譜載用之為仲堯長子。用訥為仲宣長子。史傳疏遠。當以宗譜為正。 舊譜所載華林。毗陵。西山。書院。序、記、傳、贊並誥敕銘志。詩跋之類。非內意有重複。乃殘缺無考者。本局靡不登錄。即各支序記等文其可傳者。亦靡不附錄。以見文獻足征。 先祖墳塋多在新吳。曩因族屬星散。住居窎遠。以致照管不及。屢被鄰人侵掘。如成公、耿氏二墓。坐落地名南櫪太皋村。宋時奉新富民侵佔。蒙本邑 官長清查給還。其事出於十二世孫逸駕公之力。明初又被奉新富民侵佔。仍蒙本邑官長清查給還。其事由于二十一世孫源潔公之力。今聞華林鳳形祖墓。又被高安土豪掘占。 浮雲手爐。祖墓。又被奉新土豪掘占。嗟嗟。彼亦幸值吾族眾心懈弛。奮義無人爾。沒有二公。其人者出乎。吾不知能。嘿嘿。以處此掘占者否。故本局特於遺跡內。修載五世以前祖墓。使子孫識其山向。勤加看護。以防侵掘。 毗陵外派。自秀至椿世系難系吾族。然於樗椿之下。不知接續何支。世代綿遠。譜牒欠全。別無可考。但現譜中胡氏世系錄後雲。從涉宗城翰林坊。今考紡所指從者。乃毗陵岐國公。持之第四子也。蓋秀以下。世居宗城。故從之徙居亦有由矣。以此二節觀之。派系于毗陵支。甚不相遠。故不敢棄。僅並錄於系。後以為存信闕疑者之一證雲。先代顯祖及璫。瑜。瓊。琚。球各支仕宦。俱照舊譜載入。毫無遺漏。獨明季先達與當代晉紳。族繁居廣。難以備紀始。俟遊訪附錄。以便稽考。 局內使費雖系斌資。各支亦有樂助。編次世系雖出斌手。諸宗亦多同志。故本局于各支樂助。分文必登諸宗。同志貫行。必錄以見。修梓大事。獨力莫支。而贊勷之功實不可少。 華林場舊譜。及毗陵合譜。編次嚴慎。考核詳明。第嗣後諸宗纂修。濫雜不無呂嬴。莫辨牛馬潛移之弊。本局鑒茲前轍。矢天誓日。凡屬華林支裔。雖微必錄。雖遠必收。凡非華林嫡派。雖貴不援。雖近不附。若謂筆削自我。知罪任人。則吾豈敢。 華林祖居。昔隸奉新界。今隸高安界。故總譜所編字型大小。奉新則給天字。高安則給地字者。尊祖居也。其餘郡邑以及吳楚閩越。燕趙周秦等處。祖多者。或一邑一字型大小。祖少者或一郡一字型大小。或一省一字型大小。如無本局所給字型大小。即系偽譜。不可不辨。 修譜原為敬宗。敬宗原為睦族。嗣後諸宗毋論生同地。居同籍。務相親睦。即外省異郡。。凡屬華林嫡派。或商逢。或旅遇。一經敘問。宜加敬愛。倘若仍前秦越。昭穆不分。則是既聯之後。無以異於未聯之先。其于敬宗睦族之意。謂何歟?凡我同宗其共識之。


康熙丙寅正月下浣之吉 高安討下知祖堂 僅識”

这是写于1686年的胡氏族谱序言《凡例》介绍,文中清楚地点明了华林祖居地属地的变迁:“华林祖居,昔隶奉新界,今隶高安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华林”的属地在清代康熙期间发生的变化,即康熙元年[1662年]的奉新版图划在奉新,到了康熙丙寅年[1686年]已划为高安管辖)。华林胡氏祖居地---华林山周岭村到清代年间才划为高安管辖。 这是答案之三。 综上史料考证,华林胡氏始祖居地这个谜已经破解了,她就是今隶属于高安市的华林山周岭村。

实地考察挖掘出来的华林祖居地部分文物证实华林山周岭村是具有千年文化的古村

周岭村位于高(安)奉(新)边界,是高安市西北方向最偏僻的一个村庄,座落在华林山东段的半山腰,四面环山。翻过村后的山脊就是今奉新县地界,往东可隐约地看到玄秀山峰(又名仙女寨),沿古石板道往东南方向步行约十华里即是樟树岭湖(水库)和蔡溪胡村。村西、东各有两支山溪水常年淌流,向东南汇集到樟树岭水库。村中的大部分建筑为原古村房屋的基础上重建。村中古树较多,比较密集地围绕在村东(原“华林书堂”),分别有红豆杉、楠木树、报春花、银杏和樟树。其中一棵樟树生长在古围墙石中,胸径达2米,树龄估计在千年以上。村后的山峰形状酷似飞凤朝天飞翔。 掩映在树林里的周岭村,座北朝南。


】【打印】【 繁体】【投稿】【续投】【/】【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首 页 - 网站介绍 - 站点动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07 http://www.hszq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080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028号 TIME 0.11423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