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寻根系统 | 纪念馆
 
 
对中华胡氏总谱谍修缮之我见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6-11-06 21:22:29 ]
对中华胡氏总谱谍修缮之我见

胡铁华

胡氏宗亲网开网几个月来,我胡氏家人怀着对缅怀先人其恩惠泽后之心,人人满怀着承前启后爱我胡氏之理想,各自倾其家底,畅所欲言,本人感到了天下胡氏一家亲的温暖感觉。但对几位提出的世系归属的纷争,我觉得这种争论没多大含义,也永远是没有结果的,因为我个人以为,自从商代有文字记载以前就有胡氏存在,我想这一点大家应该是没人有异议的,那么试想五千多年来,按三十年左右一代计算,到现在也应有近两百代了吧,按照一传二,二传四,四传八来,那么数学计算两百代(二的两百次方)现在地球上全站着胡家人也不够站的,所以这是不可能的,但也说明一个道理,我们胡氏从在古代就有许多代是单传的,其原因无外乎疾病,贫穷和战争,在这些灾难的年代,一方面是人口的急剧下降,另一方面同时也是文化遗产的一次流失,这中间家谱也难逃其危运,国家的正史残缺不齐,史学家争论不休,包括近代史又何其不是,中共的党史就是现例(如最有名的遵义会议到底有多少人参加至今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口径),何况家谱哉!
那么胡氏宗亲网应如何规范呢,我以为先是要有个总的思路,也就是宗旨,这个宗旨应该是:
建立当代宗亲联络平台,广揽文献彰显先哲业绩,探讨家谱宏扬家风,古为今用泽背后人。
对于各家谱中的世系问题,其实我以为每个家谱的修缮肯定是许多特定因素的,不能说全对,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就是修家谱的时代上下五代是绝对准确的,特别是按字辈取名的前几代是准确的,但我们大家都不可否认,我们现在珍藏的家谱,大多是清末民国时期的,较全的家谱,详细的记载大都是追溯到清乾隆时代,再往上就大多是单传,记载也很简略。另外第一世开辈祖起下几代又详细一此,这就说明我们手中的家谱都有一个共同点,可信性只能追溯到清中后期,距今约五百年,这是事实,难怪乎世人常言:“五百年前是一家!”“中国人的总根在山西大槐树!”
那么我们应怎样来处理各家谱的世系代的问题呢,我建议对清朝包括清朝以前的先祖采用断代史的方式,即按年代划分段(或按朝代),分别将先祖归位;近代则按祖籍(或现居地)按省际(可小到县)归位;现代人在总谱中的记载内容则可根据各人的喜好详略自便,但名字应真实。
另总谱应设一些专栏,专门刊登各家谱的字辈排系,家训,精典文章,著作索引,外人评介,逸事,名胜古迹等。
另建议网页的设计是否可古朴典稚一些,给人一种庄重崇敬感就最好了。
以上建议还很不成熟,请各位家人赐教和斧正,不甚荣幸!大家共同努力把网站建设成为中华姓氏网站中一个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网站,我相信这是每个胡姓家人一个共同愿望吧!

hyb:

1.中国人的总根在山西大槐树,我对这句话有疑问,请问安定胡的发源地在何处?
2.现代人在总谱中的记载内容则可根据各人的喜好详略自便,但名字应真实。请问现在人家谱中的名字能真实吗?家谱还是有家谱的规则,比如你现实中名字叫胡铁华,可是在家谱中就给你套一个字辈,就不知道叫胡 华了,真了到以后,你的后代就知道这个是你吗?
3.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当中,有多少胡氏祖辈为了谋生或受迫害或逃难,而且在那时候的环境中,一出去就不可能回到祖籍地,所以他们后代也无从查证他们是属于那一支了.
4.我还是建议弄清全国胡氏是否属于同一支或者有其它演变而来.
5.把大家都认为比较真实了,,宋朝以前(包括宋朝)的家谱整理完整,供胡氏后代参考就可以了,因为现在每个地方的家谱都做了,有错没错后人也不会去更改.
6.到宋朝以前的总谱做好,其他地方再开辟一块出来,建立好每个省每个地区,其它了靠每个胡氏后代根据自已的地区去填写或整理.

胡久山-湘南:

1.中国人的总根在山西大槐树,我对这句话有疑问,请问安定胡的发源地在何处?
2.现代人在总谱中的记载内容则可根据各人的喜好详略自便,但名字应真实。请问现在人家谱中的名字能真实吗?家谱还是有家谱的规则,比如你现实中名字叫胡铁华,可是在家谱中就给你套一个字辈,就不知道叫胡 华了,真了到以后,你的后代就知道这个是你吗?
3.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当中,有多少胡氏祖辈为了谋生或受迫害或逃难,而且在那时候的环境中,一出去就不可能回到祖籍地,所以他们后代也无从查证他们是属于那一支了.
4.我还是建议弄清全国胡氏是否属于同一支或者有其它演变而来.
5.把大家都认为比较真实了,,宋朝以前(包括宋朝)的家谱整理完整,供胡氏后代参考就可以了,因为现在每个地方的家谱都做了,有错没错后人也不会去更改.
6.到宋朝以前的总谱做好,其他地方再开辟一块出来,建立好每个省每个地区,其它了靠每个胡氏后代根据自已的地区去填写或整理.
我赞成二楼的说法。
山西大槐树,哪跟大多数胡氏不沾边的,是明朝迁移的一个集中地而已。
宋朝时代的人物还是比较清楚的,不能把胡氏大家族接得太假了.有谱的还是照现祖宗留下来的谱吧,华林谱也就是差哪么一点也就成为了真实的胡氏谱(就是胡瑗爷爷三兄弟这支胡氏保有安定谱世系)没有这个谱,华林谱就是真实的谱。

与HYB及胡久山家人商榷
胡铁华

HYB先生和胡久山先生之意见我以为:
1,我说“中国人的总根在山西大槐树”并不是说我们胡家的总根也是在山西,其意是指上溯500年,大家要弄清楚自己的真正祖先是谁,对一般老百姓来说,特别是在过去科技水平低的情况了,如果不是皇亲国戚,或本地的家人在朝廷做官,是难上难的,就拿我家现残存的家谱来说,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修的,现存几本,我也问了各房的谱下落,五十岁的人看过的就很少,七十岁的老人见过大都是在解放前,就是现存有一到两本残谱的,也只有“齿录册”中最后几本(主要是用来每年的七月半接客时癸祖先抄名讳才保留下来),所以我以为各地分支的家谱都有不确定的成份,而现在靠我们凭现有不全的家谱来进行分清某一堂属哪一支,属哪一系,我想这可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讨论和探讨是有益的,因为通过探索胡氏的各家各支的相互关联可以渲染网页的气氛,凝聚我们胡氏家人归属感和荣誉感,这些探讨即使没有结论,也可为将来家旆后人的研究提供参考的,这个我不反对。但胡氏宗亲网不能囿于此处,所以我提出建议网站要树立一个宗旨,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够吸引胡氏家族大多数人,同时要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有特色,有影响力!
关于以清为一个段还是以宋为一个段我个人认为还是以清为好,因为现在绝大多数的家人只对自己的上三代了解,有的对自己是哪个辈都不知道,就不要讲自己属哪个堂的了,再上哪个支哪个系的问题,其实对一个普通百姓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的,真正做起来也无法办到,根据中华家谱总谱,我们可以查到全国各地的家谱状态,如我胡氏家谱在华东华南数量多一些,但在西部就少多了,四川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胡姓人也不少,但四川的胡氏家谱就没有几部,我们手中有谱哪怕只有残谱的人还可以分得清哪个堂,谁是开辈祖,属哪个系还有点记录来探讨,但对那些没有家谱的,甚至还在查询自己属哪个字辈哪个堂的家人来说,如何办,他们到网站来,我们能给他什么帮助呢,那么我们网站即使帮不上忙,能让他在网站上留个记录,为他的后人立个记号,我想他肯定也是一种安慰和希望吧。基于以上想法我想网站应建成一个胡氏家人的联络平台,不管这个平台多高多大,但他是我胡氏家人一个根据地和集结地!
关于名字的真实性,我建议用真名实姓,因为这不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的,在总谱中提供自己的真名实姓这不会影响个人陷私吧?至于家谱中用字辈取的名字与现实生活中用的名字如何处理,过去古人不是常有“字”和“号”吧,我看过去家谱中不是处理得很得当的,我们完全可以承袭,如我日常用的名字是胡铁华,我在家谱中的名字是胡在连,“在”是我的字辈,那么在总谱中我的记录是:
盛坤长子胡在连,字(或号)铁华,闽楚中湘涌田二十六代人,祖籍湖南湘潭县花石乡,堂号:春秋堂,1957年10月生,现在湖南湘潭市一家从事水上运输单位工作,等等。(注:盛坤系我父亲在家谱中的名字)
以上是我对总谱现代人登录的初步模式,提供给各位家人商榷。

胡久山-湘南

关键就是在于用谱蝶世系表来怎么理清胡氏的发源地呢?你不可能随便的把华容胡广按到安定谱蝶这里来吧,要按他也只是安定的旁支才行(他只是存在而己,我们安定胡氏岂会是他的后裔呢(得深思)。至于哪支尊他是祖宗这应早就分支了。不管安定后人有多少.哪怕只剩下我们这一支(明德公系)我也不赞成尊华容胡广是祖先。按照种种我们老家的留传闻,我们这支胡氏谱记载的谱蝶世系绝对没有错。只能说是我们这一支从来就没到明德公的兄弟和上世系联修过谱。我们哪的村庄到今都在留传皇帝的老师.但是就没有记载此人..原来并不是我们这支,应是明德公叔叔恭已公的后裔胡宪吧,这在宋朝时应是较亲的呢。

胡铁华

胡久山先生10月5日的“不管安定后人有多少.哪怕只剩下我们这一支(明德公系)我也不赞成尊华容胡广是祖先”提法为我觉得有些过激,我认为只要是姓胡,不管他是李家的王子后裔,还是少数民族汉化后的改姓,不管其历史上什么原因,现在他姓胡,这是事实,难道就不是胡氏家人?个别家族的个别后人说他们原来是某某姓改姓胡,那他为什么不改回原姓呢,他完全有这个自由吧,认祖归宗理由也正当啊,为什么还姓胡?试想唐朝、明朝都把赐李姓、朱姓作为一种恩赐给那些为国立了功的人,那么这些人的后代如何办呢,如果李家、朱家后人不认可他是李或朱姓的家人,原来本姓的后人是不是要认可他是家人呢,所以我还是认为不必过于去争论500年以前的事了。
另一方面设想在明朝,全国总人口我想应该有一个亿吧,按《百家姓》上姓氏有一百多个,如我胡氏占当时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大约会有一百万吧,按一个家有五个儿子,那么到我们现在该有多少个支啊,那么再上溯到宋朝,唐朝,全国人口多的时候我想可能有会五千万吧,胡氏应该也不会少于几十万吧,这几十万不可能只有几个家族吧。
因此我以为尊重现实,慎重对待历史,我家开辈祖 文定公 胡安国是南宋来湖南,开创湖湘学派,在其三子(也是我中湘涌田胡氏的二世脉祖)胡宏的札记中就有记载其家谱在战乱时丢失,后得友人拾得归还,其心情如何激动,特作记述。我想当时胡姓人肯定不会少于十万人吧,而我的家谱中记载安国公的上十代有名有姓共只有二十人,我估计当时就可能分不清谁是谁不是胡广的后代了,(抱歉我不知久山先生说的胡广不是不后汉的胡广) 如是的话,从汉朝到宋朝又是几百年,换了几个朝代,我想除极个别的人外,绝大多数的人怕是分不清几百年前的哪个姓胡的是我的脉祖了。
另还有一个实例,全国姓孔的只有一个总谱,我想孔子生在战国时代,当时应该也有不少姓孔的,肯定不会是与孔子一个系的,当时有那多个国家,多国混战上下八百年,那么别的系的孔姓后代不也统到孔子这个族系了吗?近代清朝未期我们湘乡出了曾国藩,在他功成高就时,指示他弟修缮曾家家谱,也搞了个全国曾姓总谱,这样在中国有两个姓氏是一个总谱,所以我主张只要是姓胡的就是胡氏家人,我想这一点绝大多数胡氏家人应该是会认同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来做点实际的事呢,胡海前辈胡氏总谱开了个先,奠了基,我们应该齐心协力在胡海前辈的已有基础上添砖添瓦,争取早日把我胡氏全国总谱这个大厦建成!

胡久山-湘南

不是不认华容胡广姓胡,意思是他在远祖世系也就分支了,但他却不是我们这支的脉祖。我们谱上也有胡广(是胡遵的儿子..也就是与胡奋是兄弟,谱上载有四兄弟)。史书载河南新察郡开基祖就是胡奋。关键我们还是先理请这些世糸吧,新察郡这支胡氏人数也应不少,我们先等这支胡氏资料吧。
500年前是一家,就是表明以前是一家。500年内人数较多肯定能找到祖宗的。你和我来说也是在宋朝就分支了..这大家都明白的,我们接续谱也不可去作假吧,我们不可能会去接到安国公下面吧?比喻而己。要接也是只能接些找不到祖宗的小支小派吧,字辈、年代又差不多的话还可以接吧,不然的话,哪是造假...后世子孙经考证也不会承认的。就拿华林谱来说,他哪时谱修得己很不错了吧,现在对照一下他就差哪么一点就全是真实的了,(他也只是接亲了胡氏20代左右).这你不能骂他吧,现在接到500年左右哪实实在在太假了。想想吧!!??

admin

其实个人认为在汉末到唐末安定派说繁衍到后世的远不止修已公和恭己公等人这支,多少还是应该存在着一批共祖的其他支派的胡氏,只不过大多数可能由于当时不兴谱牒修撰,使得不能朔其本源,故造成现在胡氏谱牒上面在这一块上存在着很大的缺口。

比如说我这支乃安定派胡质后人,而胡质其人在各地谱牒上都能广泛看见,但是绝大多数的谱牒都是追逐其品德,而我这支胡氏在世系方面和现有的谱牒大不相同,在胡质后3代人名中在大通考世系卷中有记载,而这些人名在其他谱牒是没有出现过的。这个问题我问过胡海,他也不能完全确认,我的世系他考察了全国这么多谱牒都没有能看到过,应该说像我这样的谱牒民间应该所存不多,也许就是这样的为数不多而且不为人所知的这些世系恰好能补充安定派世系上的空缺。

据我所知除了安国公,瑗公,明德公所能追朔到的共同祖先韫公,华林胡氏城公,清华胡氏等大支以外,还有的一些如下:

我宋家墩胡氏:
家墩胡氏简介我宋家墩胡氏以三国关内侯文德公为鼻祖,繁衍至20世唐代守礼公(因早年谱牒残缺,具体不详)登进士,官宋州刺史,后迁于歙州清华乡(即今婺源县清华镇),为清华之始祖,至明初宋家墩开基始祖37世希公,字开先,行福三,自明成化、嘉靖间(1465~1566)自安徽婺源县(今属江西)街頭村(今属清华镇)迁居浙江嵊县(今嵊州市)宋家墩村(今属崇仁鎮),今已繁衍至53-55世(即宋家墩17-19)。据网友所其世系和如今江西婺源(古代属于徽州,歙州)太白镇玉坦村胡氏同宗。

新安胡氏:
新安胡氏乃新安的著姓大族,远祖可以追溯到东晋新安太守胡育,胡育系三国魏文德公胡质曾孙。胡质子威,得拜前将军,青州刺史,以功封平春候,胡氏一家因此世居青州。胡威仲子胡咨授职中散大夫,守位徐州,生子胡育。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五胡乱华,镇东王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皇朝,胡育授秘书丞,后又任新安太守居于新安,因此成为新安始迁之祖。
传六世至南朝梁天监年间,胡明星字太白,为梁太常卿,后世成为太常公,当地更有太常庙,上有李白的题词“十里无余姓,皆是太常孙”,当地更有“新安十胡九汪”的说法,可见新安胡氏的兴旺。
太常公生7子,长子胡启元,次子胡文焕生3子,长子胡(王己)迁居皖山,为皖山派始祖,而太常公世居横岗。


胡综一派:
胡综乃三国吴国名臣,其子胡冲与父亲同为朝中权贵,司职中书令,胡冲次子胡凤为东阳太守,故迁居东阳南岑,胡凤后代迁出南岑,传几代后又复迁回南岑,其后代现在在浙江东阳南岑、风林、龙山等地有繁衍。

胡乐陵几派:
胡乐陵后代胡福,胡裕等人各派发展,其后代包括婺源清华胡氏,无为濡须,南垣水西下怡等各地,并在胡瞳十四子以及胡学八子等人繁衍很广,主要是集中在安徽以及江西婺源等地。

QUOTE:

四十二世   乐陵(二子:福,杲 又有谱云二子为福,裕)
四十三世   福 杲
四十四世   裕(有谱云与福为兄弟)
四十五世   伸
四十六世   瞳(十四子:宁,珍,学,福...)
四十七世   宁 珍 学(八子:遵,崇,绚,文,武,愈,润,庆)[学公,字真翁,后世居婺源清华镇,徽州胡姓大数皆其后]
四十八世   遵 崇 绚 文 武 愈 润 庆 [[三公(迁居考川)-四公(迁居德兴)-七公(迁居长饶)-八公(迁居江州)-十公(迁居泗州)



万九郎派:
南洋胡氏远祖,宋初人,民间谱牒学家胡海也属于这支,据胡海说福建长汀朱紫胡氏也属于此支,不过可惜的是在万九郎之上世系无法考证。


如果大家知道其他在唐代之前和现有的这些派别存在不同世系的可以补充上来

胡久山-湘南

其实个人认为在汉末到唐末安定派说繁衍到后世的远不止修已公和恭己公等人这支,多少还是应该存在着一批共祖的其他支派的胡氏,只不过大多数可能由于当时不兴谱牒修撰,使得不能朔其本源,故造成现在胡氏谱牒上面在这一块上存在着很大的缺口。

站长说得对。我也是敢肯定的说安定胡氏绝对是不只我们这几支,很多派系也只是还没发出来的而己,不过我们这谱只记栽到这些,应该还有安定其它支谱的。

胡铁华

我中湘涌田胡氏族谱我现有十余本,有的因保管不善,已被水浸残缺,甚是可惜!钽我对现存的家谱细读,其家谱还是比较客观的,所以现代不少的史学专家都对我中湘涌田胡氏的家谱评价甚高,如中国史学会重点项目之一由李学勤主编王廷洽著的《中华姓氏谱 胡》书中对中湘涌田胡氏八修支谱的评价是:最值得称道的是实事求是的修谱态度,不像有的家谱想方设法网罗朝廷的诰命、敕文,使家谱富丽堂皇,却有拉名人之嫌。涌田胡氏应有不少诰命、敕文,但家谱并不着一纸。胡寅《史论》之第一章《论郭子仪不究盗伐父冢》和第五章《论周世宗赈淮南饥》,撰者注曰:“旧谱作文定公著,今从了凡《纲鉴》正之”。又于胡宏《论始皇罢封建立郡县》章下注曰:“此论朱文公分注于《纲目》,吕莱笔之于《大事记》,盖至当不易之论也”。反映撰谱者对于所著录之文有所考证。故此谱虽为家乘,实堪称信史。史学家的评价虽肯定了我族谱的可信程度,但我从家谱的历修时间间隔和家谱中的前言《凡例》中可知家谱既真真实实又详详细细的应该是清中期三修时上溯五代。族谱初修于宋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由中湘涌田胡氏三派祖守志公主修,二修于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由九派祖一岳、心颜二公主修,对始修谱中所载的有关事绩,一岳、心颜二公往闽数次祭修祠墓,确定详明后录之。三修于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由殿长、影桑二公主修,功已告竣,因梓人失火牌籍概灰,存谱仅数册,惟三修距二修三百余年,其间生没葬向恐有未详,兹录仍照原本。四修于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由画衣公合八大房主修。五修于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六修于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七修于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八修于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我父亲说七修家谱有一挑箱,约有几十卷,八修谱就只有11卷,只能算是支谱了。
回到1楼的议题,我提出的修篡胡氏总谱一些设想,我就是考虑到全国各地的胡氏家人,象我这样能有几本家谱的估计不会很多,看到过自己家族的家谱的人很少,特别是解放后出生的人,年纪在四五十的人可能还知道自己的字辈,二十三十岁的人知道自己字辈就少之又少了,如果与他们来讨论你是属哪支、哪系,我看他们会感到困惑不解,也不可能会有兴趣参入,所以我以为还是要面对现实,象胡海先生那样,先把目前能搜集到的人物和记录先建立一个平台有序地把他定好位,陈列出来,不分支系,都是家人,让胡家古人的事绩展示出来,供后人敬仰和学习,让现代胡姓家人有个名录,供大家联络和相互帮助。
不过要完成上述工作其工作量肯定是很大的,不知一个网站有没有这个容量,因为不但是容量问题,还要能有相当快的查找功能,搞这个我是外行,不懂也不会,所以还是要网主为头的,加上我们全体胡氏家人的共同努力,我相信是可以做到的,这将是一个宏伟庄严而有社会利益的大工程啊!

未完见第2页
】【打印】【 繁体】【投稿】【续投】【/】【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首 页 - 网站介绍 - 站点动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07 http://www.hszq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080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028号 TIME 0.109015 second(s)